重慶彭水三義鄉58家高山農戶即將搬入新居

新房子修好了 兒子也娶到老婆了 彭水三義鄉58家高山農戶即將搬入新居

重庆彭水三义乡58家高山农户即将搬入新居

劉應萬兒子的新房貼上了喜字

重庆彭水三义乡58家高山农户即将搬入新居

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的住房

重庆彭水三义乡58家高山农户即将搬入新居

三義鄉庭院經濟示範戶

距離彭水縣三義鄉鄉場約10分鐘車程的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多棟兩層樓小樓已經修好,工人們正在整理行道樹。當地58家高山農戶191人,即將搬入這裡的寬敞新家了。

市發展改革委扶貧集團駐三義鄉工作隊隊長王祖勳告訴記者,高山農戶易地搬遷住進新家後,還有許多工作崗位等著他們。

上游新聞記者 譚遙 文 任君 攝

安置點如同度假村

4月11日下午,記者從彭水縣城乘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三義鄉。這裡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地處渝鄂交界,屬典型高寒冷涼貧困山區。

三義鄉政府乘車約10分鐘,到達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沿途公路邊,工人正在整修路面,加固路邊堡坎。

記者走進安置點,首先映入眼簾就是一棟棟兩層樓的房子,房子邊上是寬敞公路。每棟小樓住兩戶人,從3人戶、4人戶再到最大的7人戶,每棟小樓戶型、大小不一,二樓還有寬敞陽臺。天氣好時,可以躺在陽臺靠椅上曬太陽。繼續往裡走,記者看見正在修建的蓮花文化廣場。廣場邊,是為即將搬進新家的村民設置的便民服務中心,還有可供辦紅白事的議事堂等——來到這個藏在深山裡的村子,如果沒人介紹,很有可能以為是個度假村。

市發展改革委扶貧集團駐三義鄉工作隊隊長王祖勳介紹,扶貧工作隊通過整合宅基地復墾、收儲、搬遷補助、配套產業等措施,由村民自主管理、集中聯建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已全面完工。今年1月3日,58戶191人順利完成分房入戶,同時實現了人均負債不超過2500元、戶均不超過負債1萬元的底線。

“等於白撿了一套房”

正式搬進新家前,年近50歲的搬遷戶劉應萬家裡,發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

一個多月之前,還未正式入住的劉應萬,在新家為兒子和兒媳舉行了婚禮。劉應萬說,最初兒子談婚論嫁時,女方家長得知他家住在高山地區,並且還是老房子,曾經猶豫過。後來得知他們一家即將搬進山腳下的新家,女方欣然答應了這門婚事。

劉應萬是蓮花村二組村民,以前住在位於海拔近1400米山樑上,小地名叫大溝,家裡只有兩間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木房。妻子殘疾,兒子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如今兒子27歲,早到了娶妻生子年齡,可家裡沒錢修建新房,房子問題一直是老劉的心病。

“以前住在深山裡,又是老房子,沒有女孩願意嫁進來。周圍就有不少光棍,我也不想自己的兒子因為房子問題打光棍。”老劉說,沒想到,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兒子女友是臨近鄉鎮的一個女孩,兩人在打工時認識,感情也不錯,但談婚論嫁時,女方家長得知劉家住在高山上,而且沒有新房,所以猶豫了。

1月3日,包括劉應萬在內的58戶搬遷戶順利完成分房入戶,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模式,劉應萬一家三口分到75平方米新房。得知這個消息後,女方家長立即答應了這門親事。今年春節期間,其他搬遷戶還沒正式搬進新家,兩名新人就在新房子裡舉辦了婚禮。整個春節,劉應萬一家人都在幸福中度過。

劉應萬對記者說:“我們一家人因為享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原宅基地復墾政策。算下來,補交房款不到1000元,等於白撿了一套房!”

記者瞭解到,這裡安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58戶191人中,建卡貧困戶43戶149人。安置點工程去年6月破土動工,便民服務中心、議事堂以及28棟安置房半年內完工,室內簡裝及水電接入全部完成,道路、管網、廣場及綠化等配套設施完成主體工程。

不久後,高山上的搬遷戶們便可拎包入住了。

有新家也有工作了

“進行易地搬遷工作之初,也遇到許多村民不願意搬遷。他們並不是故土難捨,而是有另外原因。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帶領記者參觀新村時,王祖勳向記者提問。

“他們擔心搬到了山下,沒有工作,失去生活來源。”王祖勳說,為了幫助搬遷戶實現增收,扶貧工作隊引入重慶沃邦農業公司,在安置點附近建設了40多畝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

“僅僅是照看這40多畝田地,還有在加工基地的工作,就能提供60多個工作崗位。”王祖勳告訴記者,通過摸底調查得知,即將搬入安置點的191人中,至少60多人有勞動能力。今後,這些人每人每月有兩三千元收入,搬下山的貧困群眾有了就業渠道,也有了致富產業。

記者看到,從安置點蓮花文化廣場旁邊一條小路前進三四十米,就是食用菌大棚基地。重慶沃邦農業公司負責人候春均介紹,40多畝大棚已經開始運作,這裡種植的羊肚菌等產品,運到外面供不應求。加工基地的先進冷凍設備正在加緊安裝,不久後將投入生產。到了那個時候,還有更多工作崗位提供給當地村民。

“你們明年再來這裡,會發現更大變化”

小加工、小餐飲、小運輸、小製作、小買賣等“五小”非農經濟,小果園、小花卉園、小瓜菜園、小水產園、小養殖園等“五小”庭院經濟,種植養殖+肉食品加工+農家餐飲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讓彭水縣三義鄉有效盤活了農村資源要素,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實現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剛到這裡的時候,鄉場上連用水都很困難。我們想在宿舍裡洗澡,必須自己燒水。買來一個大桶,先裝滿水,再用熱得快燒水。”王祖勳介紹了扶貧工作隊剛到三義鄉時的情景。如今,不僅鄉場上,村裡每家農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2018年年底,三義鄉貧困發生率從上年的11.6%下降為4.9%,烤煙、中藥材、特色養殖、高山經果“四大產業”已經取代了紅苕、玉米、土豆的“三大坨”。當地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學校、醫院、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短板全面彌補。

“你們明年再來這裡,會發現更大變化!”王祖勳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