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姿態做電商,74歲宗慶後從0開始!

多年以前,馬雲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宗慶後公開炮轟說,除了新技術之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而且他堅持認為,電商擾亂實體經濟的價格體系,不能容忍。

如今,他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

放低姿態做電商,74歲宗慶後從0開始!


娃哈哈進軍電商

近日,娃哈哈公司正式宣佈:成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面進軍電商。

按照天眼查顯示,杭州娃哈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3月24日,註冊資本為2億元,經驗範圍包括了食品經營、食品互聯網銷售、貨物進出口、進出口代理等等。

其中,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大股東,全資持股,佔比100%。宗慶後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最終受益人,並出任董事長一職兼總經理。

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個月前,娃哈哈內部就已經醞釀著變革的氣息。

2月25日,娃哈哈旗下的福惠寶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發生工商改變,名字被改成了浙江娃哈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也新增了諸多業務,比如商城網絡平臺技術服務;信息化平臺銷售及提供相關方案與服務;食品經營等等。

從更改公司名字,到新增互聯網業務,再到成立獨立的電商公司,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娃哈哈進行了密集頻繁的電商化進程。

是的,你沒看錯,以前那個痛斥電商排斥互聯網的宗老爺子不見了,74歲的他,破天荒地實行了戰略大轉航。

這個時候很多人站出來說:“被打臉了吧,以前不是強烈批判的嗎?現在為何卻忙著入局了?”

說這話的人首先不厚道,其次是不懂得客觀、勝利者的姿勢太強。

要知道,傳統制造業已經走過了幾十年,而互聯網與電商的蓬勃發展不過就這幾年時間而已。這幾年的經驗就想吊打人家幾十年的經驗,換誰誰也不服氣。

娃哈哈創建於1987年,曾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路披荊斬棘,與它同時代崛起的大企業更是不在少數。

所以,當電商革命浪潮來襲之時,宗慶後、董明珠等老牌企業家抱著批判的態度,更多地出於一種本能的保護,他們是在預見了一些存在的風險,所以才會提出那樣的觀點。畢竟當時這模式遠遠未跑通。

這就好比,在七八年前,你抱著手機的時候,出於愛護的目的長輩會整天罵你不務正業。但當智能手機普及開來,他們也能體會到這種便利之後,拿著手機玩的不亦樂乎的卻是他們了。

所以看到這種結果,應該是高興才對,我們應該鼓勵,更應該支持老牌企業實行轉型升級。像娃哈哈這等體量的飲料巨頭都能夠實行大轉航,這會給許多傳統企業帶去希望和信心。

所以,這是個雙贏的結果。

放低姿態做電商,74歲宗慶後從0開始!


宗慶後轉航背後的三大原因

74歲的宗慶後選擇轉航,和三個因素分不開。

第一,外部商業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電商、新零售等新事物的出現,我國的商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公司踩著時代的脈搏一路狂奔,已經實現大的飛躍。

而不少傳統企業,不僅沒能迎來新的發展,反而是在浪潮的衝擊下日漸失聲。

看看這幾年企業市值排行榜,位居前列的大多數都是電商互聯網公司。再看這些年的財富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富豪所從事的行業也都大多數是電商互聯網行業。

2012年,宗慶後以630億的資產登頂中國首富,那時的馬雲排在11位,身價214.2億。

2017年,宗慶後資產排名跌出前十,身價495.8億。而馬雲已經排名第二,身價1899.4億元。

電商造富的神話已然昭現。

第二,娃哈哈這些年的業績也已經大不如前。

成立於1987年的娃哈哈,在十多年前,一直是王牌般的存在。創立之後,宗慶後花了幾年時間便把它做到了價值過億的大生意。此後,娃哈哈一路高歌猛進,產品銷售量一直位居行業前列。2013年,它的營收更是呈現開掛狀態,到達了頂峰的782.8億元。

但盛極必衰,高峰過後的它,其營收便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我們來看一注數據:2014年到2018年,娃哈哈的營收收入分別為720億元、494億元、455.9億元、464.4億元、468.9億元。跟顛覆時期的782.8億元相比,2018年的營收近乎腰斬。

營收的嚴重下滑也影響了企業在中國民企中的排名,據數據顯示,娃哈哈在中國民企500強中,已經從2013年的19名,跌到了2019年的156名,可謂退步明顯。

所以,面對此種困局,當下的娃哈哈力求變革也是意料之中。

第三,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如果說外部環境和內部營收已經把娃哈哈推到不可不變的地步,那麼,新冠肺炎可能就是臨門的一腳了。

眾所周知,受新冠肺炎的影響,線下實體行業受到強烈的衝擊。為了實行自救,許多企業紛紛把陣線轉移到了線上,利用電商、外賣、帶貨直播等方式繼續經營。

所以,娃哈哈這個時候轉型電商,也是一種窮則思變的行為。多一條生存的道路,總會是好的。

放低姿態做電商,74歲宗慶後從0開始!


娃哈哈的自救之路

其實,為了力挽狂瀾,在此之前娃哈哈並不是沒有努力過。

從2010年開始,它就開始謀求轉型,而打出來最明顯的策略就是多元化了。

捋一捋娃哈哈這些年的動作,你會發現,它進軍過商業地產,也賣過奶粉和月餅,甚至還推過彩妝搞過微商。

2018年9月,娃哈哈成立了科技創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了新能源汽車和新材料。

2019年4月,它還成立了機器人公司,專門搞智能機器人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

但作為一個飲料領域的企業,娃哈哈的頻頻跨界是否會有點花裡胡哨呢?要知道,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把核心產品做好。重振雄風也應該是要把精力緊收放在主業務上。

即便是想拓展業務,那也在主業務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但細看這些年,娃哈哈的銷售量並不樂觀,除了營受下跌外,其在瓶裝市場的排名由第四降到了第六,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6.7%下滑到了5.9%。

所以,為了力挽狂瀾,娃哈哈最應該做的並不是多元化,而應該是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營收額。

問題來了,要想拓展銷售渠道,那發力電商必然是不可繞開的一段路。

2018年2月,娃哈哈曾推出過微商城,專門售賣品牌周邊產品。5月,它再開闢微商銷售渠道,銷售新品發酵乳。隨後,他在線上的動作越來越多,不斷推出新品,製造賣點。

儘管已經開始涉足電商,但這些舉措都只是小打小鬧,並沒有帶來太大影響。而且,宗慶後依舊認為這不是電商,只是一種社交零售新模式。

而如今,他不僅正式認可電商模式,還官宣成立了獨立的電子商務公司。

這說明什麼:聲勢打不過趨勢,在時代潮流面前,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如果把趨勢比喻成一匹馬,那你在馬後面追,你永遠追不上,只有你騎在馬背上,才能和馬一樣的快。

所以,即便多麼不情願,為了公司的未來,他也必須得做出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