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日记52:孩子,你可以生气,但我要指出一点

下面的这则故事摘自《六A的力量》:

几年前,在我们的大女儿进入青春期前的一段时期,她和多蒂产生了“你是妈妈我是我”的紧张状态。如今她们彼此的关系很好,但是当凯莉大约11岁的时候,她开始学会了和妈妈顶嘴。
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以后,我决定不再容忍了。我抓住凯莉的双肩,轻轻地摇了摇她,直视着她的眼睛,说:“小姑娘,你可以这样和你的妈妈说话,但是我永远都不允许你用这种态度和我的太太讲话!我爱那个女人,我不光要保护她不受外人的欺负,也要保护她不受你们这些孩子的欺负。不可以再对我的太太这样讲话!”
凯莉眨了眨眼,愣住了,过了一会儿,走开了。但是这次简短谈话的结果却不可思议。这帮助凯莉改掉了和妈妈顶嘴的习惯。有好几次,她的那些犀利的言语就快冒出来,却又控制住了,她回头看看我说:“噢,我不能这样对你太太讲话,对不对?”
“对,凯莉,是不能。”我笑着回答,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这则趣事是麦道卫博士在谈到他是如何爱自己的妻子时提到的。通过这个故事他想要表达的一点是:即使当你管教孩子时,你也可以强化“我把自己献给我的伴侣”这样的誓言。

但在这之前,麦道卫博士就一直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点点滴滴的事情向孩子们明确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他爱他们的妈妈,他的一生都属于她们的妈妈。而且麦道卫博士认为,父母之间彼此相爱是我们为人父母者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这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安全感,而且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爱。

我自己的故事:

小萌和小山因为一些小事又发生了争吵,我居中调和,但小萌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没等我给出最后的结果,就带着怒气径自回房间关上了门。

“小萌!”我喊她。

“干嘛?”她把门开了头那么宽一个缝,身体顶着门,看着我,准备随时把门关上。

“过来一下,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我为什么要过去?”她的话很冲。

“因为我是爸爸!”

她走过来,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脸扭向一边,不看我。

“宝贝儿,爸爸保护你不受妈妈和弟弟的伤害,保护弟弟不受你和妈妈的伤害,保护妈妈不受你和弟弟的伤害,但是,爸爸也要保护自己不受你们的伤害。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有什么不满都可以说,但我决不允许你把怒气发泄到我身上,你必须对我保持应有的尊重!”

在那次谈话之后,孩子的态度收敛了很多,跟我们说话时措辞也改善了很多。

我后来跟孩子沟通,问她对那次的谈话有什么感想,她回答:“没有感想!”这是孩子一贯的答案。

“那你也没有想过要怎么样控制一下自己?”

“想过!”

两点感悟:

第一点,我们在提到如何接纳孩子时,总会强调要“认同”孩子的感受,但这并不是说要允许孩子们随心所欲地发泄。

纯粹的情感本身是无所谓对错的,但一个人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是有对错的。换句话说就是:生气可以,但是不要用负面的方式来表达。父母完全可以认同孩子的感受,但与此同时,父母也有责任纠正孩子错误的表达方式。

在说到这一点时,小萌的反应是:“你们只要不惹我,我就可以控制自己;你们要是惹我,我也会失控的。这是连锁反应!”

我马上纠正她:“宝贝儿,如果你和弟弟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冲着弟弟吼,弟弟再冲着狗狗吼,这是连锁反应。但现在我已经告诉你发泄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但你仍然放任自己随意发泄,这就不叫失控了,这叫故意。你可以选择中断连锁。”

第二点,我们在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同时,也要保持我们为“人”的尊严,不让自己沦为孩子的附属和垃圾桶。

我们和孩子的相处,先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相遇,然后才是孩子和父母两个身份上的碰撞。我们总要先保持一个生命的尊严,才能让孩子知道他不可以为所欲为,纵然是他的父母,他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必要的尊重。


养娃日记52:孩子,你可以生气,但我要指出一点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孩子不愿意吃的、吃不完的东西,我都会一股脑地包揽了。我的出发点是不浪费东西、不让孩子们为难,但久而久之,孩子们似乎觉得把不好的东西丢给我而自己享受好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真的是为了“爱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