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出海卷狂風,破浪乘威氣勢虹

我在《回顧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總結中國經濟發展邏輯》一文中提到,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的二元次循環中的關鍵連接點。

今天我在看瀏覽日常信息的發現一段文字“今年的春運,我們看到鐵路部門平衡春運期間運力的新嘗試,路上海局推出31趟列車折扣票,最低6.5折,以吸引旅客錯峰出行,“反向”團圓。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源緊缺型的國家,轉變為產能過盛的國家了,很多圍繞著緊缺經濟而形成的商業邏輯都過時了,需要重建新的經營思維。”從目前來說,國內很多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了,國家為了解決產能過剩的局面,對外提出了“一帶一路”,對內搞了轟轟烈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蛟龍出海卷狂風,破浪乘威氣勢虹

上面提到,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源緊缺型國家轉變為產能過剩的國家,很多圍繞著緊缺經濟形成的商業邏輯都過時了,需要重新建構新的經營思維。據我本人觀察,中國為出現產能過剩的產業,可能只有生物醫藥,半導體等之類的高精尖科技產品了。凡是中國人自己掌握了批量生產能力的產品,現在看來,基本上都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了。

20世紀下半葉,西方資本主義開始全球擴張,他們來到中國,用我們的人力,破壞我們的環保,賺取高額的利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他們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如今在中國智能製造的前提下,全球化擴張該輪到我們中國人了。

蛟龍出海卷狂風,破浪乘威氣勢虹

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關於中國人的老齡化,我也曾在幾年前查過中國人的人口結構。在1960年到1975年這十五年出生的人,佔中國人目前人口結構中的大約三分之一。網上也有人曾經統計過,中國人現在的年齡中位數是37歲。這兩年雖然放開了二胎出生,但是從這兩年的新生嬰兒出生率來講,並不理想。這一切都說明一個現象,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之前的物質緊缺開始要進入各種物質過剩的局面了。

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人口開始呈現老齡化。西方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那就是走出去,我們要帶著中國的資本走出去,去全球開始投資,去擴張我們的資本,去全世界的販賣我們的產品。用我們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我們的智能製造,用我們的成本優勢,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用我們的產品,用我們的服務。

蛟龍出海卷狂風,破浪乘威氣勢虹

從中國現有的各種商業形態來分析,互聯網的應用創新層面上講,中國可以說是領先美國的,這一點從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出海,特別是在生活服務和娛樂性這一方面是領先美國的,智能製造中國大家差不多。所以我們的優勢就很明顯了,我們有最具有活力的互聯網生活服務商業模式,有最快捷和反映最快的的生產製造鏈接。

市場分為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國內很多市場都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了,存量市場是你死我活的拼刺刀,增量市場則不然,增量市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活水。希望大家能在保住存量市場的同時也能開闢增量市場,出海沒那麼嚇人,不要被網上妖魔鬼怪的出海言論給嚇著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讓真理來檢驗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