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的先行者——托馬斯傑斐遜——《美國曆史知多少24》



美國民主的先行者——托馬斯傑斐遜——《美國曆史知多少24》

托馬斯傑斐遜被稱為美國的民族之魂,他的一生都在為美國的民主政治奔忙。他曾在上帝的聖壇上發過誓言,“永遠反對一切對人類心靈暴虐統治的專制形式”,這句話概括了他曾經用畢生精力為之奮鬥的信仰與精神,後來這句話被鐫刻在了美國首都華盛頓傑菲遜的紀念碑上,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博學多才,主攻法律

托馬斯傑克遜1743年的4月13日出生於佛吉尼亞阿爾貝馬郡的蒙迪賽格,他的祖輩是英國的威爾士人,他的父親彼得是當地的中等種植園主,經營菸草種植,早年也做過土地測量員還是當地的第一任治安法官。

1739年32歲的彼得迎娶了當地的望族之女簡-倫道夫,傑斐遜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傑斐遜小時候就十分聰明,沒多久就學會了拉丁文和希臘語。在他十四歲時父親去世了,作為長子繼承了家庭的產業,包括五百英畝的土地與一百多名黑奴。

1760年,他考取了位於佛吉尼亞首府-威廉斯堡的著名高等學府--威廉瑪麗學院,在這裡他廣泛閱讀了哲學、歷史、自然科學與文藝作品,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學習時間達十五個小時,他深受當時盛行的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參加了校園裡組織的很多進步團體。

1762年畢業後他又跟隨學校著名的懷思教授繼續攻讀法律,於1767年取得了當地的律師資格。1768年傑斐遜擔任了家鄉阿爾貝馬郡的治安法官,1769年他當選為佛吉尼亞州的州議會的議員,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在議會,他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並積極領導抵制英貨的運動。

1773年州議會指派他作為聯絡委員會的成員,負責聯繫其他殖民地的愛國領袖。佛吉尼亞總督因議會從事反對英國的爭取獨立的活動,於是下令解散議會。為此傑斐遜發表了英屬美洲權利概論一文,犀利地揭露了英國殖民者的高壓政策,提出“作為自由的人民,我們有權利要求自然法則賦予我們的權利,而不是長官的恩賜”,文中痛斥英國統治階級對北美殖民地採取的高壓政策和法令,號召廣大民眾團結起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此文一發立即在北美殖民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大量的翻印,廣為傳播。

1772年的元旦,28歲的傑斐遜與23歲的馬莎維麗斯結婚。1769年,兩人在威廉斯堡邂逅,一見鍾情。馬莎維麗斯善彈大提琴,傑斐遜善拉小提琴,據傳曾有兩位求愛者來到了瑪莎的家裡聽到他們談笑風生琴瑟諧和,只能是知難而退。婚後夫妻情篤,可惜僅僅短短的十年,瑪莎即撒手人寰,傑斐遜為失去愛妻無限悲痛,此後再也沒有續絃。



獨立宣言執筆人

1775年4月,傑克遜坐著敞棚的四輪馬車,長途跋涉地來到了費城。作為佛吉尼亞代表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傑斐遜文筆出眾被選為《獨立宣言》的主要執筆人。他以飽滿的熱情和十足工作幹勁,接受了這項歷史重任。從6月11日到28日,他獨自呆在自己下榻的二層樓上,埋頭寫作,字斟句酌,充分體現他的創作才能。獨立宣言的初稿經大陸會議討論後,在7月4日正式被大陸會議批准並對外發表。

在被馬克思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獨立宣言》中,傑斐遜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們從自己的造物主那裡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了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他們才在人們中間成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得徵求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了損害這些目的的政府,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廢除它而成立新政府。

幾天後,這個包含傑斐遜為民主自由思想的宣言文件,就傳遍了整個殖民地。廣大人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閱讀、傳播並接受了它,使之成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爭取自由獨立而鬥爭的旗幟。

1776年10月,傑斐遜退出了大陸會議,回到了佛吉尼亞,投入到了佛吉尼亞州的立法工作中。他提出廢除長子繼承法和續嗣限定法兩項封建法律,並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法案。

1779年5月,傑斐遜當選佛吉尼亞州的州長,他雖然恪盡職守,但因為沒有軍事才能,英軍進攻佛吉尼亞時,束手無策,以致佛吉尼亞議會被破壞,他本人也險些成為英軍的俘虜。傑斐遜因此受到各方面嚴厲的批評甚至詆譭,他於1781年辭去了州長的職務,回到家鄉的府邸。他仔細考查了佛吉尼亞周圍的環境,對於當地的氣候物產水源分佈以及政權建設、風土人情都密切關注,還了解當地宗教、奴隸制和印第安人的情況。他將幾年調查所寫的手稿編輯了《佛吉尼亞記事》一書,充分表達了他的民族自豪感和創建一個嶄新國家的堅定信念。

美國民主的先行者——托馬斯傑斐遜——《美國曆史知多少24》



從國務卿到總統

1783年6月,傑斐遜作為佛吉尼亞代表當選聯邦國會議員,重返政治舞臺。此後,在任國會議員期間,傑斐遜為加強中央行政機構做了許多工作。他向國會提出關於為合眾國建立一個貨幣單位即貨幣鑄造的備忘錄。根據他的建議,後來國會採納了十進位制,由此傑斐遜被稱為“美元之父”。

1789年,華盛頓任命傑斐遜為國務卿。傑斐遜任內與當時的財政部長聯邦黨領袖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漢密爾頓是一個貴族論者,十分崇拜英國的法律和體制,主張在美國建立美國式的君主立憲,而傑斐遜則是共和制和議會制的擁護者,主張在美國建立和完善民主共和制,這種尖銳的政治鬥爭使傑斐遜感到厭倦。傑斐遜想辭去國務卿職務,在華盛頓一再挽留下,他答應留任到1793年年底。

1794年年初,傑斐遜離開了費城回到了他的家鄉蒙地賽格,在1797年亞當斯任總統出山,被選 為副總統,主持議會工作。他寫的著作《社會實踐的許多原則》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1800年總統選舉中,他被當時的民主共和黨,推舉為後選人,併成功當選為美國第三任總統。在擔任兩屆總統中,即1801年-1809年,他採取積極措施,削減軍費平衡財政收支,改變了漢密爾頓利用國債建國的一整套辦法,從而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他領導的政府獎勵農業生產發展工商業,將美國的國土向西拓展, 1803年自拿破崙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納,為美國日後國力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傑斐遜於1807年簽署了一項禁止奴隸進口的法案。該法案於次年元旦生效,儘管奴隸販子仍不斷的走私奴隸,但這一法案向廢除奴隸制前進了一大步。

1809年結束總統任期後重返家鄉,他晚年獻身於教育事業,集中精力建立了佛吉尼亞大學。他事必躬親,親自籌劃一切,設計校舍,指導建築,制定課目,遴選教職員並自任校長,1825年7月4日,心力憔悴的傑斐遜去世。這一年恰好是《獨立宣言》發表50週年的紀念日。人們發現他生前為自己墓碑寫下的銘文是,“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佛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佛吉尼亞大學之父。”,他沒有把自己出任兩屆總統的經歷寫在上面,表明傑斐遜認為他擔任總統期間所作出的貢獻和成就,在一生中是微不足道的,還不如一所大學的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