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血壓血脂綜合管理(二)

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的臨床路徑

簡析血壓血脂綜合管理(二)

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SPC:單片複方製劑。

圖1 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臨床路徑

1. 風險評估

對所有高血壓患者進行血脂檢驗及其他危險因素檢出,根據血清膽固醇水平以及其他危險因素進行危險分層,確定總體風險、血壓目標值、LDL-C目標值(表3)。儘早起始降壓、調脂治療,並進行綜合危險因素干預和管理。

簡析血壓血脂綜合管理(二)

2. 生活方式干預

適合所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並存的患者,應為患者制定出個體化的指導建議。

3. 藥物選擇

降壓藥物應優先選擇鈣拮抗劑和(或)RASI(ACEI及ARB)。對於經過生活方式干預後LDL-C仍超過目標值的高血壓患者和風險高危或極高危的患者立即啟動他汀類藥降脂治療,一般首選有循證證據的中等強度他汀類藥。對伴高膽固醇血癥的高血壓患者,從提高依從性出發可考慮採用降壓藥與他汀類藥組成的SPC(例如氨氯地平/阿託伐他汀)。

4. 療效評估

血壓達標應<140/90 mmHg,初始治療4周後應評價療效,以此決定降壓藥選擇和應用,他汀類藥治療6周後應複查血脂,如仍未達到目標值,需調整調脂藥劑量或種類,必要時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調脂藥(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5. 不良反應監測

啟動他汀類藥治療後,應在用藥6周內複查血脂及轉氨酶和肌酸激酶。此後根據LDL-C控制情況以及患者耐受情況確定血脂以及轉氨酶與肌酸激酶的監測頻度,同時注意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

多數高血壓與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均需要長期治療,持續維持血壓、血脂達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