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什麼是“無明”

現在來梳理前面說的,佛陀認為我們這些凡夫之所以輪迴於生死,不能涅槃的原因就是糊塗,這個糊塗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我們死死抓住一個在佛陀看來根本就不真實的真實世界。第二,就是因為我們死死抓住了第一個,而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我們見不到佛陀所說的真正的真實。

對於這兩個錯誤,佛教有兩個專有名詞來表述它。第一個錯誤,這個世界本身是不真實的,但是我們強給這個世界加了一種真實性。是我們的錯誤造成的,所以叫增益。第二個錯位,進不到佛陀認為的真正的真實,這個錯誤叫損減。學習和論證佛法的歷程就是解決這兩個錯誤的過程,一步步的走向佛陀所說的“不增不減”。

這個增益與損減的錯誤,在佛教裡面有一個專有的名詞表達它,這個詞在範文裡面是avidyā,翻譯成漢語,就是“無明”。所以我們這些凡夫也叫“無明所障”的凡夫,我們心中有一片烏雲,一片黑暗,這片黑暗障礙著我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因為見不到真實世界的真相,我們當下的一切行為就是背離的,這裡的行為包括三個方面:所做,所說,所想,佛教裡面叫身、口、意。而佛陀又告訴我們這些背離世界真相,背離真實的行為,可以很快就結束了,但是這個行為會產生一股強大的,無形的力量,這種無形的力量,範文叫karma,翻譯成漢語就是“業力”。我們在這個業力的驅使下,我們朝著真實的世界前行,但是因為我們無明所障,很快又回到遠點,於就是就出現了,造業---前行----又造業---又前行,生生世世輪迴不止。

佛陀認為我們輪迴於生死的原因是無明,而無明的後果就是見不到真實,那麼就可以理解為佛陀給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打破無明見真實,只要我們能夠打破無明見真實,我們就會去向解脫,去向涅槃。所以打破無明見真實是佛教教理的一句綱領性表達。

既然要打破無明見真實,佛陀告訴我們說,雖然我們凡夫被無明所障,但是我們也又另外一面,那就是我們具備打破無明的能力。這個能力凡夫是普遍具備的,這個能力在梵文裡面叫:Prajñā,,這個詞我們翻譯成漢語就是金剛經名字裡面的那個詞“般若”。在漢傳佛教裡面這個詞約定俗成讀般(bo)若(re)。般若這個詞的法意很深,在佛教裡面經常都能看見它,它表達了我們凡夫的兩面性,一面是“無明所障”,另一面是我們雖然“無明所障”,但是我們又具備打破無明見真實的能力。

般若這個詞在漢傳佛教裡面,有時候勉強把他翻譯成智慧,但是這個智慧又不同於我們一般意義上基於智商而表達的這個智慧,基於智商而表達的智慧在佛教裡面叫世智辨聰。不是佛教要說的智慧,佛教所說的智慧是我們凡夫打破無明見真實的智慧,那麼有時候為了區別,我們在這個智慧前面加個大,叫“大智慧”。

所以佛陀認為打破無明見真實,就是我們拿般若,拿大智慧這種能力,把這個能力調動起來,用這個能力去打破無明。一旦我們打破無明瞭,我們就去向解脫了,我們就菠蘿蜜了,就過河了。到此般若波羅蜜,就明白了。這是金剛經名字裡面的兩個非常關鍵的詞語。也是表達佛教核心思想的詞語。

佛教之什麼是“無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