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人生為何有煩惱?佛曰:太閒

今日漫畫重點不在十二因緣,所以只給佛友們解釋了“無明”,現在手札裡再簡單說說剩下的十一因緣。

因緣之二:行,是造作、行為的意思。過去世的無明煩惱,驅使身、口、意三業做出盲目、顛倒的行為,造成善惡業。

因緣之三:識,就大乘佛教而言,此識即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隨業受報,被過去的“行”所造之業力驅使,帶著前世的善惡種子來投胎。

因緣之四:名色,“名”是受、想、行、識的精神,這裡指心識;“色”即物質,這裡指身體。“識”入胎後,身軀及精神和合而組成胞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因緣之五: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成長圓滿之後胎兒就從母胎中出生。

因緣之六:觸,即接觸。胎兒從母胎中出來後,“六根”就開始接觸外境,而產生的一般認識作用。

因緣之七:受,即感受。經過與外界的“接觸”後,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而生起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

因緣之八:愛,貪愛、染著的意思。我們有了“受”,就容易迷失在其中,對於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並由此貪愛引發一切煩惱而起種種造作。

因緣之九:取,追逐“貪愛”之物即為取。貪愛加深執著,對所貪愛之物不願意舍離,且希求將來獲得更多。這些執著都是貪,是我們過去的業習,現在顯現出來。

因緣之十:有,存在的意思。因“索取”而執念愈深,因執著而產生了將來之“業”,稱為“有”。業力牽引,因果循環,遂演變成三界輪迴的事實。

因緣之十一:生,指由過去所造作的業力而引生來世的果報。依愛、取形成的惑業,成為業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繼續發生,身體敗壞後,未來世再從新投胎受生。

因緣之十二:老死,隨著生命的逝去,生理機能逐漸衰退,便是“老”;最後呼吸停止,身壞命終,則是“死”。不過,老死並非有情的全部滅亡,老死的是色身,業識卻與無明和行,重複另一期的生命流轉。

大家有什麼疑惑或感悟,可在底部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