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

一辆汽车包含超过2万个零部件,其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是所有民用工业品中最高的。汽车产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密集化都有着非凡的要求。

做一辆面向未来的汽车,让设计师手中的图纸从概念转化为产品,在阡陌的大地上改变社会,让公司获得盈利,路漫漫而修远。既考验着人类的创造力,也考验着团队的胆量。

汽车企业,通向未来的管道。

在中国大地驰骋的新能源汽车,已达到千万数量级。这意味着,新势力造车企业想进入汽车红海中,必然牵涉到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同侪共济。如何将众人之柴聚成冲天火焰,这是行内的学问,更是对企业家人脉、经验、眼界的叩问。

恒大,这家房地产巨头的造车之路,起初面对的问题,和那些“造车新势力”一样:没有经验,没有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没有渠道方面的支持。

有的只是许家印拍给汽车的一纸军令状,“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做成功”。

怎么做大、做强、做成功?大在人心,强在人志,最终才能巧夺天工。

01

深耕技术,大定位


9月25日,恒大在深圳总部,再度与世界顶尖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汇聚一堂。一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本次签约的五大巨头,均为来自全球汽车工程技术领域龙头企业的高管。

如,德国FEV集团CEO Stefan Pischinger、德国EDAG集团CEO Cosimo de CARLO、德国IAV集团CEO Ulrich Eichhorn、奥地利AVL集团主席兼CEO Helmut List、加拿大MAGNA集团欧洲区CEO兼MAGNA STEYR全球CEO Gunther Apfalter。


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其中FEV有41年历史,在45个国家拥有6500人的研发团队;MAGNA STEYR有120年历史,在28个国家拥有13000人的汽车工程研发团队;EDAG有50年历史,在18个国家拥有8600人的研发团队;IAV有36年历史,在12个国家拥有8100人的研发团队;AVL有71年历史,在34个国家拥有10400人的研发团队。

过去数十年里,它们已为法拉利、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福特等全球知名车企研发设计了无数款经典车型。

这次战略合作,是恒大在造车路上的组合拳之一。


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在造车这件事上,恒大看得准,一开始就确立了恒驰新能源汽车的定位——“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而且敢于掷重金,做好技术导向,让整个造车流程“提速”,并且让同行难以超车。

今年1月,恒大与世界顶级超跑科尼赛克合作,后者是世界顶级豪车技术研发供应商。3月及5月,分别通过收购荷兰e-Traction和英国Protean,二者拥有代表世界级动力总成未来发展方向的轮毂电机技术。

7月,恒大的恒驰汽车与德国hofer合作。将世界最先进的三合一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纳入囊中。9月,恒大又与德国BENTELER和FEV集团强强联手,获得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

锦囊已收,用好,才叫“妙计”。

02

开门造车,大格局

中国有一句流行千年前的古话:“闭门造车。”

事实上,作为领先技术的结晶体,今天,已经没有哪一家整车厂商可以闭门造车,独立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之外了。全球汽车工业处于高度分工和协作的状态,宛如汽车上的两万个零件。举个例子,大众、奔驰、宝马等德系车之所以称雄全球,恰在于,其周边围绕着并为其服务的一大批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和零部件龙头企业。

得道多助,这是过去的哲学。多助者必有道,这是许家印笃信的道理。

中秋节前两天,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在全世界都富有盛名的法兰克福车站为契机,做东组织了一次晚宴。他邀请赴宴的全球上60多位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和汽车零配件供应商。


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晚宴后的5天,许家印又出现在意大利。他接连奔赴都灵和米兰,约见了那里的设计巨头宾法集团和马瑞利集团的高管。而前者是法拉利的御用设计公司。

有人发现,许家印每出国考察一次,恒大新能源汽车就会向前跃进一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许家印为新能源汽车业务七次出国,飞行总时长超过130小时,行程已超九万公里,是地球周长的两倍。随之而来,汇聚领先技术的世界汽车工程技术龙头和顶级零配件供应商,与恒大达成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

许家印就这样张罗起车之“表里”的两派大师。“小小”一辆车,展现的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格局。

03

以车强国,大战略

2019年,将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节点。以这一年为分水岭,新能源汽车行业被清晰划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该对技术路径、产业目标、基础设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进行了系统规划。次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做出上涨调整,中央联合地方的财政补贴也很快到位,并不断加码。

这直接导致了2014年-2018年在市场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


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分别达到127.0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自此,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前5月乘用车春寒料峭的背景下,新能源仍能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一面,《规划》的末年即将到来;一面,补贴的退坡正在深刻地改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逻辑:新能源车市场正在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一个新字,说不尽千年业,万年功,说不尽祖国青山绿水的未来。

04

胸怀梦想,大目标

近几年,造车新势力很多,有互联网大佬,有金融巨鳄。但很明显,恒大“一不小心”又走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遥想十年前,中国足球处于最低谷的时期,恒大虽然收购的是已经降入甲级联赛的广州队,但一上来就霸气宣告:三年内中超冠军,五年内亚冠冠军。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把这句宣言当做笑话看,结果这个被外界一致看衰的目标,全部提前达成。

有人说,许家印造车和当年发展足球的操作手法有几分相像:大步快跑,稳、狠、准。通过引进高水平外援和教练,缩短周期,挖掘俱乐部足球潜力,狠抓技术、踢出炫目。

这一套“打法”,被许家印又复制在造车上。


五大巨头+全球王牌,恒驰背后的造车大格局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做成功”,这是恒大一贯的做事风格。早在布局之初,许家印就制定了恒大造车的宏伟目标: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年内实现年产销500万辆。

05

步步为营,大布局

一个造车新兵,3-5年内要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谈何容易。利润增长点尚不明确,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市场规律尚且模糊……沧海横流,谁有魄力去承担这巨大的市场压力?

制定大战略、确立大目标、心怀大格局、围绕大定位、完成大布局,恒大说:我做好准备了。

准备好了产能。恒大已在广州、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布局多个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全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是采用世界最顶级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高端智能工厂。为“恒驰”全系列产品大规模量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准备好了动力。去年9月,恒大拿下广汇集团40%的股权,获得销售渠道;今年7月份,恒大与国家电网合作,共同经营智慧充电业务,并且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准备好了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恒大在9月9日发布了一组招聘启事。招聘启事显示,恒大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岗位领域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

此次深圳的签约,恒大又与全球五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强强联手,在研发设计再次播下深种。特别是15款新车型,实现了国内外同步研发设计的壮举,开创了世界汽车行业先河。

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这条产业链像是拉紧的弓弦,从内到外,共同收紧势能。将恒驰弹向地平线,弹向未来,只等一声清脆的响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