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三天可公開賭博?宋朝時期,官府還真是這樣規定的


今天是公曆1月1日,是元旦。元旦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據說元旦節距今已經5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元旦節已經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

那麼,古代人怎樣過元旦節呢?

對古代人來說,元旦(在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春節)是個盛大的節日,要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慶祝。歷代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祭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等。

元旦這天清晨,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親訪友,相互祝福,把酒相慶。街道上都要結綵棚,擺放帽子、首飾、衣服玩具之類的商品。還有舞場歌館,車馬來往,絡繹不絕。

元旦三天可公開賭博?宋朝時期,官府還真是這樣規定的


在北宋時期,元旦是農曆正月初一,也稱元日、正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初一),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當時,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視之為大節日,《野客叢書》中說:“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團、寒食……為大節日,七日假。”也就是說,北宋時期的“元旦”相當於現在的春節,當時國家的“假日辦”要發出通知,給“上班族”放假七天。

從元旦這天開始,政府准許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參與關撲遊戲。所謂“關撲”,是一種帶有賭博性質的遊戲,關撲的遊戲規則很簡單:參與遊戲的雙方約定好價格,用銅錢在瓦罐內或地上擲,根據擲出的銅板出現背面的數量來判定輸贏,贏的人可折錢取走所撲的物品,輸的人要付錢。關撲可以賭得很大,車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為賭資。

元旦三天可公開賭博?宋朝時期,官府還真是這樣規定的


“關撲”在當時的民間非常盛行。但只有像元旦這樣大的節日,官府才允許“關撲”開放,一般以食物、日常器具、果實、柴炭之類來賭。元旦之夜,有錢人家的女子或入場觀賭,或入店飲宴,《東京夢華錄》中說,這種事情“慣習成風,不相笑訝”。

除了放假和允許公開賭博外,北宋時期的元旦這天,京城的許多繁華街道上都要結綵棚,擺放各種商品,還有舞場歌館,車馬來往,絡繹不絕。同時,當時也有許多飲食習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餅。

每逢元旦,正是辭舊迎新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贈送賀年卡祝福新年快樂。據有關史料記載,我國明朝天順年間,民間就已經出現了賀年卡。

元旦三天可公開賭博?宋朝時期,官府還真是這樣規定的


在明朝時期,有人用二寸寬、三寸長的箋紙,在上面印製出美麗精巧的梅花圖案,並目工工整整地寫上姓名和地址。到了農曆正月初一這天,爆竹聲聲,春聯鮮豔,人們滿臉喜悅之情,互相拜年,普天同慶,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四處瀰漫。這時,有人就拿著自己精心製作的賀年卡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既可以恭賀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溫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一件很有意義又無限溫馨的事情。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許多人喜歡用紅色的硬紙片來製作賀年卡,有些人為了更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友誼和別種情愫的珍視和看重,還十分珍重地把賀年卡裝在古樸芬芳的精美錦盒裡,然後饋贈給要送的人。

元旦三天可公開賭博?宋朝時期,官府還真是這樣規定的


凡過盛大的節日,幾乎都離不開美食,古人過元旦也不例外。《東京夢華錄》中說:“(元旦的開封)皆煎術湯以飲之,並燒蒼朮,又闢除疫癘之氣。”許多人家還“用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就中擘開,眾分食之,以為一歲百事吉之兆。”看來古人元旦吃美食頗有講究,他們在品食美味的同時,還表達了辟邪、盼望吉祥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