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原本同发头条号与百家号

的这篇文。头条当天已通过,百家号因故延后两天。

第一次不被推荐是图片质量原因,自审后删除有水印的视频截图6p.另3p重做后,文章也删除编辑后重发。

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第二次不被推荐原因:音频与文章关联性差?该音频是上传了自己曾经录制的,文中《以后》(粤语版)与《作伴》(国语版)的翻唱版(国粤语混合),伴奏音乐同原版,歌词节选但未做改编。发文是也考虑到可能会引起误判,在文章最后就音频录制特此做了说明。如下为原文截图。

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对此“音频与文章关联性差”,表示这锅我不背……申诉,承认自己也有带了主观与情绪化,原话为:“音频是我本人翻唱的粤语与国语版的伴奏录音。翻唱的哥哥张国荣的歌,怎么音频与文章关联性差了?请问审核人员到底有没有听过原版?”

后来再冷静下来想想确实也有欠考虑,关于音频的判断也很有可能是机审,于是也做好了再次被拒绝的准备,打算再次详细就音频的选择做解释……

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果然再次被拒绝了,但是只想到了结果,没想到原因竟然被转移为:小列表图第二张主体截断,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这锅我更没法背啊……

先且不说“主体”的判断标准怎么定?就图的判断说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上去,如此想证明什么?借以体现审核的专业,还是为了彰显审核的权威?如下再次附上原文截图。

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这是我后来重新做的拼图。审核人员(这次已说明非机审,人员重新审核)所认为的“主体”,也就是歌曲专辑【这些年来】的封面图,我是用做了“背景”,而该拼图真正的主体是当中的歌曲简介,结合原文的上一段落,稍有常识都不难看出图主体是什么。真很难理解这不合常规的判断到底想证明什么?

是想体现专业?那不妨明示图片只接受高清原图,拒绝拼图创新。我不介意再次修改重发,但这疑似就为彰显权威的?草率粗暴的,前后矛盾的理由,不得不令人质疑是否就是“为了拒绝而拒绝”的偷换概念?

锁定一张图的模棱两可的判断,再由此定判:“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此文目前未被推荐过,不过经由转发后也略有阅读量,都尚未有读者如此提出,那么我想请问:审核人员可以全权代表读者么?这是审核的体验还是读者的体验?

什么又是真正的“阅读体验”?有时也做为读者的我至少知道:笔者的感悟笔触是“主体”,图片或者音频是可以增加阅读体验的加分项。真正能否吸引读者去看完一篇文章,并可能引发共鸣的是内容质量

,而肯定不是空有一堆华丽图片的空洞文字。

百家号要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有损笔者的写作体验?

百家号追求什么样的“阅读体验”,不惜如此折腾笔者的写作体验?

PS: 我只是无名,也没什么粉一小人物。我也清楚按照规则去做修改更容易省心,但这就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新注册的百家号,因为可以有音频播放来增加阅读体验,而在那里想让很多的人了解哥哥的歌。如果单纯奔着尽快转正与收益,我也不选择这类并不讨巧的题材了。我是哥哥张国荣的粉,我不是只为了我自己在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