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問鼎中原”的故事

楚國地域在所有諸侯中是最大的,而在諸侯中的地位卻是最低的,能參與諸侯聚會的,幾乎都是公、侯、伯一級的,像楚國的子爵位在公、侯諸侯國裡到處都是。所以楚國在要求提高爵位被拒絕後決定不再以子爵身份陪大家玩了,自己稱王自娛自樂。

說說-“問鼎中原”的故事

但人總是活在社會中的,光自娛自樂總不是辦法,得到大眾的承認才是正道,所以北上中原一直是作為南方大國楚國幾代王的心願。從晉文公開始晉國成了中原最強的霸主國,晉文公死後,秦晉交惡,於是秦想聯合楚,所以到楚穆王時,秦國成了同盟國。

要想北上先打誰?楚莊王選擇了宋國,一來宋國地處繁華,有油水可撈;二來因為晉國強大宋國背棄了楚國而投入了晉國的懷抱;三來宋國爵位比較高,是公爵國。所以討伐宋國有油水、有理由、有名氣,舍宋其誰?所以在楚莊王在位時,宋國捱揍了好幾次。楚莊王六年(公元前608年)伐宋,得到戰車五百兩。這是發的多大的一筆橫財呀!當年周武王得天下只有三百輛戰車,晉楚的“城濮之戰”晉國有七百輛戰車,楚國派去一百七十輛戰車。所以不打宋國打誰啊?

說說-“問鼎中原”的故事

作為宋國的盟國晉國,在得到宋國的求救之後商議是否要派兵去救宋國,最後討論的結果是派一個不怕死的人去宋國喊話。這個不怕死的人叫解揚,他騙楚莊王說自己去喊讓他們投降,結果他爬上高臺,對著城裡的宋國人喊:“你們要挺住,晉國會來救你們的。”反正橫豎是個死,他還在高臺上做了“激情澎湃”的演講,讓楚軍將領別相信楚莊王,一起反了楚莊王。也不知道是他演講能力強還是楚莊王怕殺一個不怕死的人損害了自己的聲譽,竟然讓他回去了。他回到晉國因為光榮地完成了要死人的任務,於是得了個爵位。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開始討伐洛陽附近的陸渾戎,這是從西北遷過來的戎族人,比普通的華裔人要強壯,其實楚莊王討伐陸渾戎的目的應該是向周王朝秀肌肉,看看周王朝是否不堪一擊了,如果不堪一擊,就取而代之,如果還不能打,那麼就當是實地考察了。

楚軍到達洛陽後開始在周王城郊外搞閱兵活動,就是那種楚莊王在戰車上喊:“同志們好!”,楚軍列隊喊“首長好!”這樣類似的閱兵。這喊聲震天的,此時呆在周王宮裡的是周定王,周定王剛剛即位不久,正是周定王元年。怎麼辦?於是就以首長的首長的身份派王孫滿犒勞楚王。意思是你們替寡人去征討陸渾戎辛苦了,我派代表來看望你們來了。

說說-“問鼎中原”的故事

這王孫滿可不簡單,他應該是周襄王的孫子,相當於和周定王是叔伯兄弟;當然也是周定王的下屬大夫。早在周襄王二十五年時秦國要偷襲鄭國,經過周王城北門時為了表示對於周王的尊重,秦兵像閱兵一樣,經過“主席臺”前都下戰車摘下頭盔以示尊重。但王孫滿說這秦軍必敗,他爺爺周襄王好奇,問為什麼?他說秦軍經過重要的地方都漫不經心,摘下頭盔行禮鬆鬆垮垮,沒走幾步就追著爬上戰車爬上車了。秦國軍隊這樣輕狂與驕橫,進入險要之地還在隨隨便便,漫不經心,能夠不失敗嗎?果然偷襲沒成,在回師的路上在崤山險要處被晉國攔截全軍覆沒,領軍的正副將領三人均被俘。

說說-“問鼎中原”的故事

現在王孫滿既然來勞軍,自然是一頓小酒,楚莊王藉著酒興跟王孫滿說這象徵國家王權的九個寶鼎自己沒見過,究竟有多大多重啊?王孫滿自然明白楚莊王的用意,就回答說:“統治國家在於道德不在於寶鼎。”意思說這寶鼎就不需要看了!楚莊王故作輕蔑地說:“其實這幾個鼎也沒那麼寶貴!以我楚國的實力只要銷燬刀劍上的刃尖便可以鑄成九鼎。”王孫滿說:“雖然九鼎當年是由全國九州的長官進貢金屬鑄成,但如果道德敗壞,再重的鼎也會被搬走。像桀道德敗壞,鼎便被遷到殷朝,殷延續了六百年。殷紂王殘暴狂虐,鼎又被遷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高尚,鼎雖然很小也不會有人去移動它。過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郟鄏(jiá rǔ,即洛邑),占卜說可以傳世三十代,立國七百年,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雖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難以改變。君王想違背上天旨意問鼎輕重,這是不可以的啊。”

楚莊王一看人家把“上天”都搬出來了,自然就有點怵了。加上看到周王室有人才,於是就撤軍回國了。

這也就是“問鼎中原”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