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駕崩,他的叔叔光王李怡在神策軍中尉宦官馬元贄的擁立之下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宣宗一上臺,許多人都倒了大黴,比如昨天提到的宰相李德裕、道士趙歸真以及太皇太后郭氏。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一個本來應該得點好處的人,居然也悲劇了,這讓許多人大跌眼鏡,這個倒黴蛋就是宦官馬元贄。

馬元贄當初想效仿神策軍前輩宦官王守澄、仇士良,所以才鬧出這樣一場宮鬥劇。他擁立光王李怡純粹是覺得他這個二傻子比較好控制,但是馬元贄看人的眼光不行,挑中了一個特別能裝孫子的人。

宣宗初上臺時,對馬元贄的實力還有所忌憚,因此對他似乎格外恩寵,經常賞賜財物以示親近,宣宗的這些手段果然讓馬元贄樂暈了頭,以外皇帝已是他囊中之物。但是宣宗雖然經常賞賜財物,卻在實際權柄上從不對他鬆口,並且還安插了一些人來鉗制他的權力。馬元贄的能力水平遠在王守澄、仇士良、魚弘志等人之下,他其實是個糊塗人,根本沒品出這其中的滋味來,所以後來倒黴也是咎由自取。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陝西扶風人馬植是憲宗元和年間的進士,之後一直做外任官,文武都做過,政績不錯。順便一提,這位馬植據說是臺灣馬英九的祖先。馬植一直想調到京城來做官,但是武宗年間李德裕主持政務,而馬植與李德裕關係不是很好,所以未能如願。

武宗對白居易印象很好,當初曾想讓白居易出來做宰相,但是白居易已經臥病風癱,無法前來,李德裕就推薦了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白敏中後來在武宗朝也做了兵部侍郎。李德裕對白敏中很好,但是白敏中以怨報德,對李德裕非常不好。

宣宗一上臺,李德裕就倒黴了,此時白敏中不但不施加援手,反倒落井下石,找了一些人誣告李德裕,致使他從荊南貶到潮陽,又從潮陽貶到海口,最後病死了。

白敏中在這件事上辦的很合宣宗的心意,宰相地位很牢靠,是宣宗的紅人,此時馬植走了白敏中的路子入京做了刑部侍郎。馬植在白敏中的幫助下,數年之間也做了宰相。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博陵崔氏的宰相崔鉉使陰招把白敏中給排擠了。白敏中被罷相,又奉旨去邊疆平定党項之亂,差點死掉。白敏中失勢之後,馬植有點慌,於是和神策軍的馬元贄過從甚密,因為兩人都姓馬,所以私下裡結拜,以兄弟相稱。

本來兩人結拜是私下裡的事情,宣宗並不知情,但是二馬當時腦子發熱,寬衣解帶,居然把腰帶互換了。次日馬植上朝,繫著一條通天犀帶,宣宗眼尖,立刻就看見了。宣宗問他:“此帶何來?”馬植說:“臣讓人制作的。”宣宗大怒道:“胡說八道!這條腰帶是大內御用之物,是朕賜給馬元贄的,你竟敢當面欺君!”馬植嚇得要命,只好交代說,確實是馬元贄所贈。宣宗一再逼問,他就將二人因同姓而結拜為兄弟的事情給招供了。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馬元贄在政治上其實挺沒追求,他為人糊塗,反正覺得皇帝對他也不壞,日子過得很爽,這就可以了,因此他在宣宗朝雖然看起來是個大紅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權柄,他在神策軍中的實權都被宣宗掏空了。儘管如此,馬元贄日子過得還是很開心的,宣宗隔三差五就有物件賞賜,或者有些讚譽誇獎的話。在宣宗看來,假如馬元贄一直這麼樂呵下去,他也懶得動他了,就讓他這麼過一輩子也挺好,但是馬元贄與馬植結交,這件事可就嚴重了。馬植是宰相,馬元贄是神策軍的宦官,萬一兩人勾手,對宣宗是個威脅。宣宗當即以掌軍宦官私下交結朝臣的罪名將馬元贄撤職查問,又將馬植貶官為常州刺史。宣宗對馬元贄還算不錯,沒有殺他,只是剝奪了他一切職務,罰去守皇陵。馬植也沒死,不過後半生貶得越來越遠,最後在汴州刺史任上去世了。

這裡再說一段白敏中的事情。

會昌二年,武宗想啟用白居易,李德裕說白居易已經風癱,沒法上班,他堂弟白敏中學問不低於他,可以任用,於是白敏中當天就被提拔為翰林學士。白敏中在李德裕的提攜下做了兵部侍郎。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宣宗沒見過白居易,但是讀過不少白居易的詩文,是他的超級粉絲,因此上位之後立刻下詔讓白居易入朝做宰相,但是下詔書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白居易已經去世八個月了。宣宗非常悲痛,寫了一首《吊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當初宣宗還是光王的時候一直沒有職務,和李德裕也沒有什麼往來,談不上有多大的過節,很可能就是因為李德裕在會昌二年阻了白居易的前程而使宣宗對他不滿。宣宗思念白居易,又處置了李德裕,那一點追思的情緒都落在白敏中身上,因此對他非常器重,讓他做了宰相,大事都倚重他。

宣宗最寵愛的嬪妃晁氏生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李漼,是宣宗的長子,就是後來的懿宗,女兒叫萬壽公主,是宣宗最喜歡的公主。萬壽公主到了待嫁的年紀時,宣宗想為她選一個才貌雙絕的駙馬,結果公主本人心裡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這個人叫鄭顥,是武宗會昌二年的狀元郎。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在戲劇、電影中,經常都有狀元郎娶了公主成為駙馬的橋段,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大約出過近八百名文武狀元,而以狀元郎身份做駙馬的人僅有一位,就是這位鄭顥了。

鄭顥出身滎陽鄭氏,也是五姓七望的大豪門。世家子弟家學淵深,鄭顥又是個好學的人,因此很年輕的時候就中了狀元。鄭顥不但家世好,有才學,而且還長得極帥,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在京城中是萬千少女心目中的國民老公,連萬壽公主也不能免俗。

公主指名要嫁給她,宣宗就讓宰相白敏中去說媒,但是沒料想鄭顥一口回絕了。鄭顥早已有婚約,對方是范陽盧氏家的女兒,也是五姓七望之一的豪門,兩人是總角之交的娃娃親,感情很好,但尚未完婚。

鄭顥回絕了白敏中之後,覺得夜長夢多,還是趕緊和盧氏速速完婚的好,於是連夜寫好文書向吏部告假,也不等批覆,次日一大早就離開長安,準備趕往楚州與盧氏完婚。白敏中頭一天碰了壁,準備次日再試一次,沒想到鄭顥已經跑了,他趕緊發文書派人去追,名義上說是請,實際上形同抓捕。他動用了軍驛站傳訊,速度比鄭顥快,從長安一路向東,在鄭州時將鄭顥抓獲。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鄭顥回到長安就被軟禁,白敏中軟磨硬泡逼他就範,結果這位狀元郎寧死不從,並當面揭開他對李德裕以怨報德的瘡疤,讓宰相顏面掃地。白敏中搞不定鄭顥,就來一招釜底抽薪,派人到盧家傳信說:“萬壽公主看中了他,非他不嫁,倘若這事辦不下來,恐怕你們兩家都有大禍,希望你們以大局為重。”於是盧家人不得已而悔婚。盧家鄭家都派了長輩到長安給鄭顥做思想工作,最後鄭顥只得屈從,娶了萬壽公主。

之後的事情簡直是一幕悲劇。盧家姑娘剛烈,居然自盡了,鄭顥非常悲痛,與萬壽公主兩人感情極壞,天天爭吵。鄭顥又痛恨白敏中強行逼婚,兩人成了政務上的死對頭,駙馬經常彈劾宰相,宣宗知道這裡面的緣故,只好苦笑著不予理睬。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宣宗自知理虧,經常要求公主一定要謹守婦道。有一次,鄭顥的弟弟生病,病情很危急,宣宗知道後問宮人:“公主去探視了嗎?”宮人說:“沒有。”宣宗趕緊派人去召萬壽公主入宮,問她先前在哪裡,公主說:“我剛才在慈恩寺看戲呢。”宣宗大怒道:“你家小叔病危,你不去探望,居然還去看戲,豈有此理!”當即讓公主趕緊去探病,盛怒之下還遷怒戲班子,派人去慈恩寺把戲臺都拆光了。

狀元娶了公主,竟成一幕悲劇

鄭顥經常彈劾白敏中,但是宣宗知道他有私怨,每次都不以為然。鄭顥覺得大仇難報,心裡苦悶得很,經常借酒澆愁。博陵崔氏的崔鉉與鄭顥同為世家子弟,兩家是通家之好,二人又友情很深,經常為他抱不平。崔鉉於大中三年拜相之後就跟白敏中過不去,兩人鬥得非常厲害。大中五年,党項入侵,崔鉉使手段排擠白敏中,宣宗讓白敏中去打仗,這一仗差點把白敏中的老命打掉。

不得不說,白敏中這個媒人當的可太慘了。月老還真不是人人都做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