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次登門“跑”出大市場

本網訊(通訊員 鄧莉 楊明)

一邊是幹了10年,駕輕就熟的純技術工作;一邊是鮮少接觸,壓力重重的一線經營管理,你怎麼選?作為一名“油二代”,劉冰毅然選擇了後者,有人笑他“傻”,有人認為他“自討苦吃”,但認準了方向,就一往無前。

自2017年出任中石化襄陽南漳城關加油站站長,短短兩年,劉冰用執著和拼搏作答:在方圓5公里有9個站的激烈競爭下,實現月度輕油上升34噸,其中,在小額配送,他個人就完成了南漳一半的任務;非油年銷售600萬,員工人均月增資600元,成為南漳當之無愧的“NO.1”大站。

【以站為家 不遠的家成“旅店”】

“大劉,我們部隊需要50件卓瑪泉,能不能幫忙送過來?”

7月26日下午2:15,中石化襄陽南漳城關站,站長劉冰頂著火辣辣的日頭,在為一輛小車加油。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站內車輛不多,劉冰心疼忙碌了一個上午的加油員,讓他們暫時歇歇享受片刻的清涼,自己來作業。剛放下油槍,電話響了,劉冰連忙走進便利店內才接通電話,原來是老戰友要他送水。

30次登門“跑”出大市場

送完水回來,劉冰馬不停蹄地開始卸油

劉冰二話不說,去隔壁的汽修店借來一輛三輪車,把一箱箱水往上碼。不一會兒,身上的“石化藍”全汗溼,顧不上擦把汗,他匆匆開著三輪走了,“不能讓客戶久等,而且今天3點多還要卸油,得趕緊回來。”

自從當了站長,劉冰常覺得“時間不夠用”,“老婆開玩笑說,加油站才是我的家,離站裡只有幾分鐘車程的家,成了我臨時歇息的‘招待所’”。

就在記者到城關站採訪的前一晚,油罐車來晚了,悶熱的夏夜裡,劉冰卸完油趕回家已是半夜11點多,令他內疚的是,“老媽一直沒睡,給我留著門。”

【放棄安逸 “臨危受命”進入一線】

“後悔從機關出來嗎?”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還是會這樣選!”劉冰斬釘截鐵地回答。

或許,這就是一名“油二代”的情懷。

1999年2月,18歲,劉冰踏出學校大門後就進了中石化,成為一名加油員。父親也是一名石油人,從小受影響,劉冰一直嚮往著“石化藍”。大半年後,劉冰報名參兵,去部隊大熔爐鍛鍊。

2001年底,劉冰退伍重回中石化,先當司機,後紮根數質量部門,一干就是10年。但在劉冰心中,一直有個念想,想去一線奮鬥。

在劉冰的主動要求下,2017年“臨危受命”成為南漳城關站站長。彼時,城關站的經營面臨極大壓力,業績不斷下滑。有人難以理解,“有經驗的站長都啃不下這塊‘硬骨頭’,何況,他沒在一線幹過。”

但劉冰只用了短短兩年,就攻克了人生的新“陣地”,“剛接手時,最大的壓力來自非油銷售。周邊大到商超,小到滿街遍佈的小賣部,比價格我們拼不過,怎樣才能‘彎道超車’?”

他開始琢磨,“要玩就玩大的,如果能‘拿’下幾個大單,銷售不就上去了?”

知易行難,劉冰真正去跑大客戶後,才嚐到做業務的艱辛,“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總說‘跑’客戶,原來,客戶就是靠雙腳跑出來的!”

上任的那年夏天,天氣格外熱,他瞅準了南漳縣第一中學,“一中是當地最大的縣級重點中學,有2000多名學生,每年學校食堂所需的米、鹽、油數量極大。”

然而,他第一次登門就吃了“閉門羹”,“中石化的?我們需要的是食用油,不是汽油!”

劉冰並沒氣餒,回到站裡,他收集了一套易捷便利店及自營商品資料,托熟人把資料捎給食堂老闆。

第二次再登門,老闆和他見了面,但又給他潑了一盆涼水,“你知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供貨商來找我?不說別的,光談價格,就不可能和你們合作。”以鹽來說,食堂當時用鹽量更大,而且每包比易捷“深井鹽”要便宜3角錢。

一次次被拒絕,激發了劉冰的鬥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就不信,捂不熱他的心。”三九天裡,他帶著商品,一趟趟找食堂老闆,不僅僅聊生意,也聊家常,“和老闆交朋友。”

夏天快過完了,學校即將開學時,劉冰跑學校近30次,終於成交第一筆,“老闆答應訂一噸鹽,48件!”儘管只是一筆3000多元的單子,但劉冰很開心,他明白,自己終於“敲”開了這個市場的大門!

“當時,我申請了最優惠的價格,只比市場上的普通鹽每包貴1角錢。如果租車去送貨,肯定會虧本。”於是,劉冰借來電動三輪車,一包包扛到食堂的倉庫。

如今,一中食堂已經成為城關站固定大客戶,“我的兒子也在上初中,看著孩子們吃上咱們的放心糧油,一切付出都值得!”劉冰爽朗地笑了。

劉冰有4個微信群,有近千名好友:便利店群,裡面的每一個客戶,都是他用心培養起來的“鐵粉”,“接手城關站,最大的壓力來自非油,與其坐等,不如主動出擊。”除了南漳一中食堂,南漳一家知名珠寶店也是劉冰一次次“跑”出來的大客戶。

“民營企業對菸酒的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年節。”每逢易捷做打折促銷,劉冰第一時間把信息發到群裡,他還根據消費習慣,精準營銷,“有客戶喜歡賴茅,有客戶喜歡枸杞,只要這些產品有促銷,我就會私信通知。”2019年2月,春節前夕,劉冰說服珠寶店參加年購會,賣出了9萬元的賴茅,近13萬元的口糧酒。

30次登門“跑”出大市場

傍晚下了一場雨,劉冰(左)正往三輪車上搬貨,汗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顧不上擦

劉冰有許多戰友,在事業單位、廠礦、消防隊、駐漳部隊工作。戰友就是一輩子的兄弟,他們也樂意成為劉冰的義務“宣傳員”,“每年至少能銷售1000件卓瑪泉。”

小額配送群裡,都是物流公司的老闆和司機們,“全縣有5個大型物流公司,其中3家都是城關站的客戶。”劉冰說,許多民營加油站也盯上了這塊“大蛋糕”,競爭激烈。

劉冰還有一個大客戶群,主要是對用油大戶的單位和公司,“及時發佈油價調整信息,並根據需求上門服務,不讓客戶多跑一步路。”

此外,劉冰還建了員工的紅包群,從自己並不高的績效中拿出一部分,專門獎勵工作出色,或有進步的加油員。“一個巴掌拍不響,必須十指協作。從我到加油站的第一天,就決定要帶好‘隊伍’,把每一名員工都當成‘後備站長’來培養,無論是卸油、做電子賬、操作系統、兌券,每個人都必須熟練掌握。”劉冰自豪地說,“現在站裡每一個員工都能獨當一面!”

南漳片區非油品管理員高詠梅也是從城關站走出去,談到劉冰時深有感慨,“小夥子肯鑽肯拼,記得2008年非油剛起步時,站裡每年才幾萬元的銷售額。今年,我們給城關鎮定了180萬的非油任務,上半年,他就超額完成233%,實現了600多萬的銷售額。”

不在該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劉冰用不倦的奔跑和和辛勤的汗水,活成了他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