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物系列之呂布:縱橫馳騁的一代梟雄

初讀三國,感興趣的只是呂布與貂蟬的故事。再讀三國,深受感觸的卻是呂布其人。

既然要說呂布,不妨先簡單概括下其人一生,為各位看客們補個腦。

呂布,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人擊敗,依附於袁紹。

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呂布於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三國演義》人物系列之呂布:縱橫馳騁的一代梟雄

01

有詩曰: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空餘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甚為感慨!“亂世三國,唯有呂布",只可嘆呂布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但我個人認為呂布確屬一代梟雄,更甚一代名將。

一生變換無數,京都之變,兗州之變,徐州之變。民間流傳呂布的故事有:"呂布戲貂蟬"、"轅門射戟"、"三英戰呂布"、"白門樓"等。現在看來卻也風流豪邁,只是最後眾叛親離,死的委屈,實屬不太瀟灑。

作為一代武將能做到如此倒也值得尊敬,畢竟他沒有曹操的智謀,沒有劉備的仗義,沒有孫權的仁厚。他只是生活在亂世中的一介武夫,他的一生被那些自以為足智多謀的人所操縱,在亂世中成了戰爭的武器。

最後的失敗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單說其手下的背叛,也不只是因為他的錯,也許當時他們看到了曹操的強勢而想為自身留條退路,直到最後呂布還是很信任他們的。

張遼、陳宮、高順等人的存在,某種意義上說明呂布在人際關係及為人上還是可以的,再說呂布對貂蟬也是動情入心。所以儘管敗者為寇,也並不該對其人全部的否定。

《三國演義》人物系列之呂布:縱橫馳騁的一代梟雄

02

就其人,我覺得驍勇已經能足夠留在史冊,成為一筆歷史的記憶。

在武藝上,縱橫三國誰與之爭峰?在膽識上,竟也敢於叛逆,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在才略上,且不斷定,畢竟歷史總結的是有勇無謀。但綜觀三國,能稱霸一時也非純屬鹵莽者為之。至於出爾反爾,在那樣的亂世,誰都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看看劉備不也是多次寄人籬下嗎?

《三國志》作者陳壽有評價說: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就說"輕狡反覆,唯利是視",亂世時,做到從一而終的人畢竟鳳毛麟角,人人都想也只能先自衛,再護人。只不過呂布始終是個孩子,仰或是個老實人,自認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馳騁中原。

而"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倒是很客觀地說了一條歷史規律。我只可憐呂布造化不好,有勇無謀卻也性格太強而短見淺顯,陳宮也是事後知之,謀斷不利,敗是必然。

《三國演義》人物系列之呂布:縱橫馳騁的一代梟雄

03

再看呂布一生卻也想建功立業,雄心十足,確實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政治不只是戰爭,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領悟揣摩,戰爭也不是靠一個人的勇猛,它更需一個團體。

也許因為呂布的驍勇,他才敢如此囂張,他才不服所有人的領導,這或許更是一種恃才放狂,也算是一種自信。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素質,甚至可以說是缺點導致的弱點。

近代歷史學家方詩銘曾這樣評價:

以呂布為中心的幷州軍事集團,是一支具有特殊戰鬥力的軍事力量,在東漢末年的戰爭年代,他們曾成為擁有強勁武裝的割據勢力,扮演過重要角色。但是,以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弱點,加以一貫被人利用,又必然成為曇花一現的人物,終於為曹操所消滅。

《三國演義》人物系列之呂布:縱橫馳騁的一代梟雄

04

他的失敗是輸給了自己的缺點,也是輸給了歷史的選擇。也許他根本就不適合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出現,但是歷史沒有錯,留下的是一代戰神的傳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倒也不枉此一生!

作為一個後來的讀史者,我會欣賞呂布個性裡的某些東西,比如英勇,比如果敢。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無論是勝者還是敗者,終究有那麼一刻是不相上下站在一起的。

我們能一目瞭然看到勝者的優點與長處,也會分析敗者的弱點和短處,但我更想去客觀的看待一個歷史人物,不因其是敗者而一無是處,我相信敗者的身上、性格里也會存在一些好的品質。

綜觀呂布一生,縱橫馳騁確也不愧為一代梟雄!

作者:夏筱崟,熱愛文字的80後巨蟹女,想在文字的江湖裡追尋最真的愛、喜悅與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