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民間傳說——伍子胥與年糕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伍子胥與年糕

過年的時候,我國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會吃一種食物——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諧音為“年年高”,取“年年步步登高”之意。說到年糕,民間認為它與伍子胥有關呢。

伍子胥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因父兄被楚王冤殺避難到了吳國,成為吳王闔閭所倚重的能臣,並負責營造了姑蘇城。闔閭去世後,吳王夫差即位。當時,夫差打敗了越國,伍子胥建議夫差拒絕越王勾踐的求和,一舉攻下越國。可優柔寡斷的夫差不僅沒采納伍子胥的建議,反而聽信讒言賜死了他。

得知自己大限將至,伍子胥告訴自己的從人:“倘若我以後遭遇不測,而吳國又因受困缺糧,你們可以到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他是在說瘋話,當時並沒在意。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伍子胥與年糕

果然,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趁伍子胥已死吳國再無領軍之人,趁機發動進攻,圍住了吳國都城姑蘇城。由於姑蘇城是闔閭在位時,伍子胥親自督建的,城高牆堅,勾踐一時無法攻破,便將姑蘇城團團圍住將吳軍困在城裡。城內軍民因缺乏糧食,飢餓難耐,大街小巷哭聲不絕,慘不忍睹。

這時,伍子胥的隨從想起了伍子胥當初的囑託,就召集城內軍民,來到了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後,大家發現,城下竟然有許多用糯米做的“城磚”。原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伍子胥料到了會有這一場大禍,早在督建姑蘇城時就讓手下將糯米煮熟,敲打成磚塊模樣,埋在城門下,為城中軍民備下了糧食。雖然最後姑蘇城仍被攻破,但城中軍民憑藉著這些“糯米磚”,避免了被餓死的悲慘命運。

此後,每到過年期間,吳國的百姓總要做“糯米磚”來紀念這位無悔英雄——伍子胥,這種食品就成了年糕的雛形。後來,這種風俗又傳到了很多地區,樣式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中國文化|民間傳說——伍子胥與年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