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安慶緒在兵敗洛陽後,率領殘軍逃往相州,由於此時的唐肅宗忙於迎接玄宗回朝,沒有安排軍隊對安慶緒進行追擊,叛軍以此得到喘息的機會。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安慶緒退至相州後,重整旗鼓,各叛軍殘部接連會和,很快部隊便達到了6萬之眾。但是唯獨史思明沒有派軍隊前去回合,安慶緒於是懷疑史思明有二心,便派心腹率領軍隊前去探聽消息,史思明知道安慶緒沒安好心,便使用手段幹掉了安慶緒的心腹,投降了唐朝。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但是史思明只是假裝投降唐朝,暗地裡仍然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便派人前去準備除掉史思明,誰料被史思明識破,於是史思明又復叛唐朝。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乾元元年九月,唐肅宗派郭子儀,魯靈,李奧,許叔翼,李嗣業,季廣探,崔光遠,李光弼,王思禮等九位節度使率領大軍20多萬進攻安慶緒。唐軍和安慶緒軍在經過一番激戰後,安慶緒軍不敵唐軍,退回城內固守,並且派人向此時已經叛變的史思明求援。

史思明於是率領十萬大軍,前往相州支援,在城外與唐軍相遇。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唐軍雖然兵多將廣,但是鑑於安史之亂的原因,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唐肅宗已經對武將起了疑心,因此九位節度使並不設總元帥,只讓宦官魚朝恩起監軍作用,使得唐軍指揮失靈,配合不當,在天時不利的情況下,被史思明藉助大風大敗唐軍,名將李嗣業也戰死沙場,郭子儀退守洛陽,其餘各路軍隊分別退回本鎮,至此相州戰役以唐軍的失敗而結束。

安史之亂(七)肅宗起疑心,名將殞命,九路節度使兵敗相州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史思明打敗唐軍後,並沒有急於撤軍,並且幹起了黑吃黑的事情,設計擒下了安慶緒,並且吞併了他的軍隊,自稱為大燕皇帝,至此安史之亂達到了第二次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