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金明池争标图》局部

开封从春秋时期郑庄公启土封疆发展至今,历经岁月沧桑,在北宋时期有着百万人口,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富甲天下。在北宋那种稳定的商品经济与社会环境孕育下,社会文化生活极为活跃,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社会文化中,水上的体育娱乐活动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甚至全球体育发展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谱写了我国水上体育娱乐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是展示“宋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金明池争标图》所展示的龙舟竞渡争标、水秋千、跳水、水傀儡等水域体育文化,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民众游泳嬉水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现状,是展示宋代中原地区水上娱乐文化的又一载体。

一、《金明池争标图》简介与起源

1.金明池的形成

北宋时期,宋太宗诏发3万多民夫疏扩开封城西的金明池,引金水河之水,使原来周世宗所建、周长达9里有余的金明池水面更加浩瀚辽阔。在池中心,还建有亭台水榭及水心五殿。

宋太宗扩建金明池的最初目的只是演习水师以加强战备,然而没过多久,这种水战习练便被充满娱乐色彩的水嬉活动所取代。水嬉内容极为丰富,有波间泛舟、水上歌舞、水上秋千、抢金匝、游泳竞赛等,其中尤以龙舟竞渡最为壮观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2.《金明池争标图》的起源

到宋真宗时,金明池的龙舟竞渡活动已演变为竞技争胜的群众性体育盛会。后来,北宋画家张择端取此题材绘成了《金明池争标图》。画中绘有大龙船一只,龙头处一人作指挥状,龙船两旁备有5只小船,排列整齐,拱卫着大龙船。龙船之式样,小船之阵势,全如《东京梦华录》所记。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个大标杆, 上面襄有彩绣,此乃赛手们争胜的目标一锦标(时称 “标竿”)。赛手们都注视着这个标志,挥动双桨击水奋进。

二、北宋的水上娱乐活动

1、龙舟竞渡及其文化传承

宋代是龙舟竞渡活动高涨时期,北宋时以东京汴梁为龙头,南宋时以临安为枢纽,影响范围波及大江南北。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

“阅习水战"。宋真宗咸平三年五月,“幸金明池观水戏。扬旗鸣鼓,分左右翼,植木系彩,以为标识,方舟疾进,先至者赐之"。每年皇帝赐令士大夫、庶民共赏龙舟竞渡,观众往往超过万人,时人称之为“国朝一大盛观"。

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可知,宋代的龙舟竞渡比赛人数多达1500余人,身穿彩色短衣。缚头巾比赛船只多达三十余只,有小龙船、虎头船。飞鱼船等。有的龙舟装扮得“彩酮金”。十分精巧、各船上“染色小旗。维伞迎风招展”。

结合《金明池争标图》,宋代龙舟比赛规模之宏大是十分罕见的。而且竞赛组织相当规范,就目的性组织的科学性而言,与今天的中华龙舟大赛相比毫不逊色。

有关方面要提前做好龙舟比赛的各项准备,包括场地、船只、皇帝和大臣们的观摩席等等,各个环节委安排得井然有序。从诸船表演到诸船排列在水殿前参加夺标比赛,均由裁到人员统一指挥,丝毫不乱。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能罗"“海眼”“交头”等龙舟的花样表演、如果没有钢熟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2、水秋千的精彩表演

水秋千其实就是古代的跳水运动。“水秋干”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它是在陆地秋千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不同的是,打“水秋千”的人,

善习水性并敢于在高空中跳水,把秋千和跳水运动结合起来,精彩异常,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宋代的跳水运动,既有单人的技巧表演,又有双人的对抗竞争;既有高高腾起的起跳动作,也有以筋斗为特色的技巧动作。然后掷身人水,一气呵成,组成一个复杂、完整的艺术整体,不仅姿态优美,而且惊险刺激,给人以美的享受,完全可以与现代跳水运动相媲美。由于水秋千表演的惊险性和娱乐性非常强,往往令人难以忘怀。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3、宋代的游泳运动受人追捧

也叫“泅水”。宋代的游泳运动叫作“竞渡之戏”。原先,游泳只是上巳节前后水边祓除的活动。但到了宋代,民众的仪式意识逐渐淡漠,游泳逐渐演变成了用于健身纳凉的水嬉活动

据《宋史.礼志》记载,宋太宗“雍熙四年四月,幸金明池现水戏”,“淳化三年三月,幸金明池,命为竞渡之戏,掷银原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这就是场游泳比赛面“岸上都人纵观者万计",可见游泳比赛是多么吸引观众。当时一边举行游泳比赛,一边由教坊奏乐,场面极为热闹。皇帝本人还亲自为获胜者颁发奖品。

由于皇帝对游泳的重视与偏爱,臣下也受到影响,他们不仅和皇帝一样以观看游泳为乐,有的甚至附庸风尚,投身于游泳

:宋徽宗时的大宦官杨戬就“于堂后作一大池,环以廊庑,扁尸周密,每济时跃入池中游泳”,可见北宋宦官杨哉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皇帝与大臣的这些举动为游泳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与推动作用。不难想象,一千年前的宋代,水城丰沛,河水清列,游泳休闲,嬉水纳凉,这样的活动应该是不分阶级的。

5、水傀儡的演出与流传

水愧儡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水上木偶戏。宋代“水傀儡”的演出水平较高,已经能做出“筑球、跳舞、划船”等高难度的仿人动作,甚至还可以当场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

《东京梦华录》记载:“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橱,正对水中乐船。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维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愧儡’。”其演出剧场由戏房、戏台、观众席三部分组成。

其中,戏台与观众席是纯露天的,而操纵木偶的戏房则是封闭式的。一般演出剧目有故事剧和社会生活剧两种。罗经先生研究表明,水愧儡大约在南宋时期传入越南泰国等邻邦。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宋代“水傀儡”

三、北宋水上娱乐活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作为“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域娱乐活动,为什么能在民族矛盾尖锐传统文化与时代思潮激烈碰撞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兴盛局面呢?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因分析。

1、商品经济的兴盛为体育娱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宋代京都汴梁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迅速发展成人口百万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由于汴梁临安“城镇化”发展的榜样作用,带动了建康、扬州成都等大中型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使全国城市人口达到了200万户以上。”庞大的城市人口数量,民众物质生活的日益发达,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刺激了城市文化繁荣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宋代民间体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催生了体育娱乐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活动项目的商业化,形成了路岐人、瓦舍等立体的体育娱乐表演场所。出现了较为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如宋代角抵,采用女子相扑、百戏先垫场,以增强娱乐性,吸引观众,通过打擂台强对抗的表演形式来娱乐观众。观众越多,利润就越丰厚。水上娱乐的兴盛也有此原因。

2、水军的需求促进民间水上娱乐的兴盛

宋朝统治阶级为防范军队和地方官吏结党背私,形成藩镇势力,于是经常换防军队,由于驻地的频繁更换,使得军中体育交流频素。另一方面,宋初为了解决南方疆域的统一问题和南宋时期为了对抗金人入侵,都大力发展水军

南宋时,以江防为边防,“水军之制,则有加于前"。南宋孝宗隆兴元年以后,为了防御金军南侵,南宋政权陆续在沿江沿海建设布防了20余支水军,如:鄂州水军,兴国军御前防江水军,池州水军等。可以想象,南宋强大的水军,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战争中,对于南宋的长期偏安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民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官方的默许,促成了民众习水性,健身护家卫国之风的普及与兴盛。

为何北宋水上娱乐活动如此兴盛?从《金明池争标图》中窥探一二

南宋水军

3、宽松的文化氛围

宋代“文治”政策的推行,允许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直接刺激着文化教育事业的整体提高。“不以言罪人”,统治阶级意识领域的开放,使民间体育产生的载体——“ 瓦舍”“社”得以生存和发展。多民族优秀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为宋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再发展的契机和空间。另外,宋代实施了富有人文关爱的休假制度,使官吏、民众有充裕闲暇时间来参与体育活动。

4、水系纵横交错的北宋地域

北宋时期的中原地区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来东京穿城而过的河流就有四条之多,河流四通八达,臧内池苑遍布东西南北,比较有名的水上娱乐场所有四个,其中“金明池”是最有名的一个。因是皇家所建,有禁苑的性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更是著名的水上运动场所。丰沛的自然水系为民众纳凉、“水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帮助。

四、总结

宋代官、军、商、民等不同阶层,以参与体育娱乐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兴盛局面,展现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盛况。《

金明池争标图》所呈现的宋代民间绘画技巧和民俗学信息,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的直观实物资料。它所反映出的体育娱乐之于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与现代国人的娱乐观一脉相承,成为民族情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与宋代水上体育活动》

2.《宋代水域体育文化研究——以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