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感受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

幾天宅在家裡閒來無聊,翻看之前在 馬來西亞 所拍照片,一張張在 馬六甲 市雞場街所拍的“ 福建 會館, 潮州 文化坊,雷州會館”讓我感慨,不知情的人很難想象這是在異國他鄉所拍,彷彿是上了油彩的、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 中國 南方某個城市的老照片…。

來到 馬來西亞 ,幾乎沒有異國他鄉的感覺,到處是你熟悉的中文、正宗地道的粵菜、閩南菜和 海南 雞飯,還有令人親切的抄一口南方普通話的黃皮膚、黑頭髮

我去馬來西亞,是因為我的一位朋友在馬來西亞新山市購置了一套公寓房,去年九月下旬,房子竣工,應盆友之邀,來新山市幫朋友接收房子,房子雖是精裝修的,但安裝燈具、床簾,購置傢俱家電等,還需房主自行解決。為了置辦上述物品,在馬來西亞呆了二十多天,期間,我們還抽時間去了馬來西亞著名的旅遊城市—馬六甲市旅遊。二十多天裡,我們和當地華人多有接觸和交流。馬來西亞是個風光秀麗的國家,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是,印入我腦海中又揮之不去的不是異國他鄉秀美的景色,而是濃濃的中華文化情。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的南部,華人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多,大約有七百餘萬人。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福建閩南地區,廣東潮汕地區,海南文昌市以及廣州周邊的移民後代。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來西亞華人的先民們為了討生活,遠渡重洋,經過100多年艱苦卓絕的打拼,在馬來西亞紮下了根。

在東南亞其他國家,也生活著許多華人,僅印度尼西亞華人人口就有1000多萬,但是經過時間的滌盪和當地政府強權的打壓,這些國家華人族群的中華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傳承,華人後代幾乎不會說漢語,更不會書寫漢字。唯獨馬來西亞華人,雖然經過百多年的歲月且已繁衍了好幾代,他們依然頑強堅守著中華文化的族群認同。我們在馬來西亞打理住宅和購買傢俱家電時基本都是和華人客商打交道,我們接觸過的華人幾乎都能流利地說漢語,和他們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我們也曾在一個小飯館裡遇到一個在飯館打工的印尼華人,遺憾的是,她的嘴裡只能勉強蹦出幾個簡單的漢字,據小飯館的華人老闆說,鄰國緬甸和泰國的華人也不少,但他們的後代已經基本不會講漢語了。我曾與一華人小夥子聊天,他詼諧的告訴我他會“六國”語言,當時讓我驚呆了,他扳著指頭說他會英語、馬來語、漢語普通話、閩南語、潮汕語、客家話。他幽默的一席話讓我既咋舌又感動,馬來西亞華人為了適應異國他鄉的語言生活環境,既要努力學習當地人的語言,又要傳承漢語語言文化,可想而知,他們在打拼的道路上需要克服多少困難呀。

語言是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中主要的抅成部分,一個族群失去了語言,他們的身份認同就會逐漸失去,將面臨被同化的命運。在和馬來華人交流中我們瞭解到,華人小孩從小學到中學幾乎都上華語學校,從小接受的都是華語教育。因此,華人幾乎都能說漢語寫漢字。

馬來西亞華人傳承中華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在馬六甲市老街上漫步,一眼望去,沿街店鋪華文招牌比比皆是,“廣源”商號,“宋河客棧”令人目不暇接。走進一個藥店,一面牆都是深棕色的小抽屜,小抽屜上寫著中草藥藥名,一位店員拎著一杆小銅稱,仔細的在分藥。在萬里之外看到此情此景讓人親切感油然而生。

順著街道往前走,不時還能看到具有典型華人文化特點的“福建會館”、“潮州文化坊”、“海南會館”、“林氏宗祠”等。街上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林立。有意思的是,聽當地人講,中國大陸拍民國時期的電影,在國內竟然找不到合適的外景,然而,在馬來西亞卻選取到了鐘意的外景地。在馬六甲市我們參觀了馬來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廟宇青雲亭。青雲亭是當地第一和第二代華人領袖主持建造的,之所以起如此文雅的名字,其實內涵有平步青雲的意思。青雲亭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它是華人的信仰中心,供奉著觀音、關公、媽祖和文昌帝,還有列祖列宗的牌位,在青雲亭裡,眾多華人在燒香祭拜。在馬來西亞,類似青雲庭的神聖之地,是馬來華人的精神寄託,也是馬來華人的精神家園,有了精神寄託,馬來華人雖然遠離家鄉,他們依然守護著中華文化傳統。依然使中華文化傳統代代相傳。

馬來西亞華人的中國情結無處不在、俯首皆是。我們在馬六甲下榻的賓館是由華人經營,走進賓館大堂使人感受到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數量可觀的古色古香的中式傢俱佈置在大堂各處,經歲月打磨,這些雕刻精美的古董傢俱散發出溫馨幽暗的光,面對古董傢俱,有一種暏物懷舊,暏物思源的感覺。我猜想這些中式傢俱應該年代久遠,價格不菲,將這些中式傢俱供奉在賓館大堂,充分體現了收藏者的中華文化情懷。

我們在馬來西亞不僅感受到了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更體會到了馬來西亞華人把熱情好客,勤奮耐勞,守契約、講信譽的品質和傳統帶到了馬來西亞,並得到了昇華和發揚。

我們抵達馬來西亞新山市第一天,因沒有準備插頭轉換器,手機不能充電,走遍了住所周邊也未買到,無奈中我們經過一公寓樓售房推介點,打算詢問一下哪裡有售,一位華人小夥子熱情的讓我們不要著急,馬上給他太太打電話,不久他太太給我們送來一個讓我們暫用。經過這次接觸,我得知這個華人年輕人姓蔡,我們加了微信,在馬來西亞的日子裡,遇到問題我曾多次向小蔡諮詢,每次都能得到滿意地答覆。

在馬來西亞我和朋友曾為新接收的公寓房安裝燈具和窗簾,店家派來的安裝師傅都是華人,記得兩個安裝窗簾的師傅足有五十多歲了,他們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一絲不苟。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用電鑽打眼,他們都用一個長長的溼毛巾纏在鑽頭上,打眼產生的灰塵大部分都被接納到溼毛巾上,避免了灰塵揚到空氣中。安裝完成後,他們還將現場打掃的乾乾淨淨。實事求是的說,在國內我還沒有見過如此替顧客著想的。

離開馬來西亞前,朋友將公寓房交給了小林和小李兩位華人小夫妻打理,雙方簽了合同,約定了盈利後的分成比例。說心裡話,之前我們和倆人從未謀面,更無深入地瞭解,把公寓房交給他們,略有忐忑。隨著時間的推移,倆小夫妻將公寓房打理的井井有條。朋友多次向我提起倆小夫妻,稱讚他們守契約,講誠信,是值得信賴的好青年。

2019年10月14日,我們結束了在馬來西亞二十餘天的旅行,心情愉悅的返回了祖國。最近空餘時間比較多,我把在馬來西亞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此,供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