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鰲山吳門將才知多少(三)

廬江鰲山吳氏四房法公的後代主要集中在樂橋鎮、柯坦鎮境內。法公後人在清末也是英雄輩出,將星閃爍!

吳良儒(1846-1864),字召軒,誥授武顯將軍。公是四房第一個授武顯將軍的吳門將才,應該是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可惜英年早逝!只有19歲,定是血灑沙場,壯烈犧牲!

吳良發(1851-1884),字召璋,例贈武德騎尉。公是吳良儒的胞弟,也是英年早逝,血灑沙場,壯烈犧牲!以上二公均未留後!其父吳道輝公只有這兩個兒子,可謂滿門忠烈!可歌可泣!悲哉!壯哉!

吳良善(1805-1885),字介元,勅授武略騎尉。享壽81歲。

吳良節(1822-1902),字介美,誥授武德騎尉。公與吳良善是胞兄弟,兄弟同時授封,都享耄耋之年,實乃吳門之大幸也。

吳長榮(1845-1871),字華國,五品頂戴。

吳長宏(1855-?),字達夫,例授奉直大夫。長榮、長宏是胞兄。

吳長莘(1840-1873),字志尹,號炳陽。誥授武功將軍。

吳長聯(1843-1906),字守己,例贈武顯將軍。

吳長樂(1850-?),字得有,原名長達。賞戴花翎都司銜。

吳長雅(1847-1908),字廣業,號肄三。例贈奉政大夫。公幼好學,聰慧過人,準備科考。後被武壯公招收營中,負責文書之類工作,期間受吳老帥的大力資助。公後慷慨跟隨老帥前往朝鮮平難。老帥去世後,公回鄉,考慮修整家譜,並有稿墨收藏。公性格剛烈,為人正直,能幫人排難解紛,因而受到鄉里族人稱讚,令人敬佩!

吳長髮(1847-?)字久遠,號俊三。例授奉直大夫。

廬江鰲山吳氏五房富公一脈,在鰲山吳氏四個房頭中,人口最多,在清末也是英才輩出,將星如雲。吳門六個武舉人,五房就有四人。現逐一介紹:

吳長久(1773-1828),字有能。誥封四品奉直大夫。五房第一位四品官員(公是第十二世)。

吳之嶺(1781-1855),字西懷。文林郎。

吳之岐(1781-1860),字西周。文林郎。文林郎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幹部。之珍、之嶺和之岐三公是親兄弟,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人物。據譜上記載:之岐公幼業儒,長務耕,忠信處己。勤儉持家,事上極孝、待下最慈。周急濟困,排難解紛,一鄉共仰望焉!

吳道和(1815-1860),字郎波。誥封奉直大夫。

吳道優(1784-1840),字愛琴。奉直大夫。

吳道華(1805-1878),字懷德。六品頂戴。

吳道清(1813-1879),字春洪。奉直大夫、五品頂戴。

吳道備(1807-1858),字德餘。奉直大夫、五品銜。

吳道象(1823-1861),字儀發。誥授奉直大夫。

吳道梅(1824-1907),字春發。誥授奉直大夫、徵舉鄉飲大賓。據譜上記載:公年逾八十,猶康強善飯,生平勤儉,動循禮法,敦祥有古風。性慈善,敬老卹貧,解難濟急而敦孝友睦。宗族信、朋友和,鄉鄰稱公是一鄉之善士。

吳道勝(1837-1869),字成美。欽加遊擊銜、賞戴花翎,即補江蘇都閫府。

吳良香(1842-1890),字爾谷,原名良定。五品軍功。公以行伍出身,跟隨吳老帥轉戰中外,屢建奇功。

吳良瑩(1935-1870),字玉光,原名良權。誥封武功將軍,二品頂戴花翎。

吳良鳳

(1847-1912),字飛池,光緒乙亥年(1875)舉人。誥封昭武都尉,欽加遊擊銜,安徽即補都閫府,丙子科檢選兵部差官。吳飛池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時吳長慶駐江浦,吳飛池隸屬吳長慶麾下,隨慶軍參與朝鮮、旅順之役。在營數十年,操防訓練,勤苦耐勞,甚得吳長慶器重。吳長慶病逝後,吳飛池脫劍還鄉。歸來課讀課耕,優遊林下。鄰里有紛爭之事,公必為之排解。公好義至老不倦,令鄉里眾親嘖嘖稱讚。公是鰲山吳氏三修理事會副會長吳業洲的先祖。

吳良輔(1846-1890),字海鰲,誥授昭武都尉,四品頂戴。光緒己卯(1879)舉人,癸未科大挑一等兵部差官。公身材魁偉,驍勇絕倫,20多歲入武學,後中武舉人,效力於吳老帥麾下,吳老帥倚之如左右手。公為人仗義輕財,從軍數十年,少有積蓄,其胸襟之曠達由此可見。

吳良佐(1862-1893),字甫謀。六品頂戴。

吳良豐(1811-1851),字耕九。登仕郎。

吳良慶(1812-1896)

,字履吉。文林郎。

吳良平(1811-1879),字砥如。文林郎,晉封奉直大夫。

吳良泰(1840-1908),字階平,號成發。文林郎,奉直大夫。

吳良澳(1844-1884),字近祺,原名良衷。奉直大夫,江蘇候補知縣。公風流倜儻,才華橫溢。

吳良月(1837-1884),字吉辰。誥授奉直大夫。公持家勤儉,家庭和睦,性格率直,鄰里鄉親有爭端之事,公一言立解,鄉人均敬佩。(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