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人如衣服”,淺析三國時期女性的真實地位和生存環境

在三國這個群雄湧現的跌宕時代,男人自是天然的主角。但是,這段金戈鐵馬的鬱暗之中,依然有不少女性為之增添了些許亮色。

受三國演義中劉備“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這句毒雞湯的影響,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認為,三國時期的女人基本都是男人的附庸甚至玩物,完全沒什麼人身地位、家庭地位可言,至於政治地位就更不用說了。

因為有諸如劉備屢屢拋妻棄子的案例,再加上孫策、周瑜明火執仗地強搶大小喬為妾,以及張飛直接俘奪夏侯淵的養女為妻的粗暴,更有曹操攻破下邳後還與關羽爭奪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的醜聞,今人有上面的看法也算情有可原。但是,以上真就是三國女性真實地位的全景現實掃描嗎?

從“女人如衣服”,淺析三國時期女性的真實地位和生存環境

三國文化漢服秀


被操縱成為政治工具的女性

這類女人的命運非常悲慘,她們沒有了自我,更談不上什麼幸福。

一方面為了監視漢獻帝,另一方面為了成為皇親國戚,曹操一口氣把三個女兒送進了宮,其中曹節還成為了漢獻帝的正牌皇后。

此外,曹操還曾把女兒嫁給了荀彧、夏侯惇之子,夏侯淵之侄等。他的兒子分別還娶了張繡、張魯、孫賁等人之女,要不是後來退了親,曹操還將會與袁譚成為兒女親家。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皆是赤裸裸的政治聯姻,牽涉到的女性都無一例外地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上層人家的女性尚且會成為政治工具,底層的女性自然也更逃不過了。雖然正史中讓董卓、呂布發生齷齪的並非演義中的貂蟬,但董卓有個私婢與呂布有染也是真事,想必還真不排除是王允操縱離間董呂二人的刻意安排。

從“女人如衣服”,淺析三國時期女性的真實地位和生存環境

三國“八大美女”


被男人繼續選擇的二婚、賤籍女性

即使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男人抗拒迎娶二婚女人。當然,這種思維會被人稱為“封建思想”,意思就是陳腐守舊,思想僵化。

但是,在三國時代,我們先不說平民百姓,就單說說那些帝王將相與二婚女的故事吧。劉備平定益州後不久,就立了劉焉的兒媳婦、劉璋的寡嫂吳氏為夫人。要注意,她嫁給劉備並不是做什麼側室小妾,而是正牌的夫人。劉備稱帝后,又在第一時間冊封了吳氏為皇后。

劉備立吳皇后當然少不了安撫益州原來勢力的因素,但敢於立一個二婚寡婦為一國之後,無疑也是三國時期女人的地位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低的重要論據了。

如果說劉備之立吳皇后還是政治目的,那麼曹丕之納娶袁紹的兒媳婦、袁尚之妻甄氏就應該是單純的男人對女人的美色貪圖了吧?並且,傳說中曹操、曹植也對甄氏情有獨鍾,甚至引發了“一女亂三曹”的民間緋聞。甄氏死後,被兒子曹叡追諡為文昭皇后,這又是一個二婚女變皇后的記錄。

從“女人如衣服”,淺析三國時期女性的真實地位和生存環境

此外,孫權的長女魯班公主先嫁給了周瑜之子周循,周循死後也改嫁給了全琮,自此被稱為“全公主”;孫權次女魯育公主則是先嫁給了名將朱據,朱據被賜死後又改嫁車騎將軍劉纂,這簡直有點婚姻自由的意思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正妻卞夫人,竟然還是“娼妓出身”。曹操最著名的幾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稱帝后,卞夫人還被立為了皇太后。要知道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簡直不可思議。看到這,你還敢說三國女性沒地位嗎?


看似能影響國策的女性

雖然不曾出現類似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但三國時期的一些女性還是具備相當的政治話語權,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運。

孫策、孫堅之母吳太夫人在孫策遇刺身亡後安排張昭等人輔佐孫權,並非常關心能否保全江東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東吳國策的制訂。

魏明帝曹叡駕崩後,曹芳繼位,郭皇后變成了郭太后。在此後司馬懿發起高平陵之變時,就是以郭太后的名義下旨封閉洛陽城門,然後問罪大將軍曹爽。在此期間,郭太后成為了曹魏理論上的最高決策者。

甚至就連後來的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司馬昭弒曹髦立曹奐,也都是打著郭太后的旗號進行的,也也讓司馬兄弟的逆舉異動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從“女人如衣服”,淺析三國時期女性的真實地位和生存環境

之所以列以上幾個特赦個例,無非也是想說即使在三國這個極度男權的亂世,上層女性也至少在理論上保持著無上的地位,雖然這種地位是名不副實的,是虛幻的。

女性生存環境與實際地位都十分堪憂的三國

就東漢末年及三國來說,雖然處於中國歷史上的幾大著名亂世之中,戰爭把男人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這個時期的女性地位其實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差異。

這一時期的女性,有淪為為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工具的,有被暴力挾持成為別人私有財產的,有成為軍事政治集團之間緩衝紐帶的,亦有極個別被捧上虛位充當實力派的“橡皮圖章”的,總之還都逃不開被當成“工具”的命運。

與明清以來二婚女、賤籍女以及寡婦在強大的倫理和輿論壓迫下只得守節終老的慘象相比,三國時期的同等女性貌似有了改嫁的自由以及繼續吸引男人的能力,但這也不過是“女人是衣服”理論的一種變異罷了:在男人尤其是權貴男人看來,能否帶來最大化的政治利益,是決定穿或不穿這件衣服的最大促因。

總之,三國女性的命運依然取決於男性對其的定位,受男性支配。當時語境下的女性,更多不是作為“人”的存在,而是“物”的存在。與她們相比,當今社會下的新時代女性,要遠比她們幸運、幸福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