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87天,627英里,哈罗德从英格兰南部的金斯布里奇,走到了北部贝里克。

从最西南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的朝圣之路,从他迈开脚步的那一刻起,也是他救赎之旅的开始。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处女作,故事背景源起于她的父亲。

2012年,乔伊斯为了纪念患了癌症的父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入围了“布克文学奖”和“英联邦书奖”,成为英国当时最畅销的新人小说,目前本书在近40多个热销,影响了无数人。

小说了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在一个星期二的早上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友奎妮•轩尼斯的告别信,信中奎妮说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得知消息的哈罗德在悲痛中写了回信。寄信过程中,哈罗德突然起了徒步去看奎妮的念头,其中加油站的女孩坚定了他的信念。

哈罗德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好友活下去,最后却实现了自己内心的救赎,与过去和解,与家人和解,与自己和解。

在一次次的自我剖析中,他走向的不是奎妮,而是自己。这本书写满了社会百态以及对各种爱的理解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书里面告诉我们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慢慢品味和学习,今天本文就重点从亲情这个方面浅析书中所蕴含的道理,希望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生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很显然,哈罗德的童年是不幸的。

哈罗德的父亲自从参战回来后就性情大变还变成了酒徒,长期酗酒,有时喝酒了还会打人胡乱发脾气。

哈罗德最爱的是他母亲,小小的他为了讨好母亲,不惜穿上父亲的马服扮丑博他母亲一笑,但是他的母亲并不待见他。甚至连一个拥抱都吝啬给他。

后来他的父母忍受不了他父亲的脾气和别人走了,她抛弃了五六岁的哈罗德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母亲走后,就只剩下他和酗酒的父亲还有父亲每天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漂亮阿姨。

在哈罗德十六岁那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件棉大衣就把他赶出家门了。

哈罗德的童年是缺爱的,父母角色的缺失让哈罗德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导致他后面变得越来越孤僻,害怕和接触,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二、父母对待孩子的感情,影响孩子的一生

渴望爱却得不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一直伴随着哈罗德,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所以后面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

他深爱自己的儿子戴维,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书中有一段关于哈罗德和戴维的对话,让我深深体会到原生家庭对哈罗德的影响。

得知戴维考上剑桥大学,哈罗德心里想的是将戴维揽进怀里,紧紧拥抱他,对他说:“好样的,儿子,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你这么聪明的孩子。”然而他最终说出来的却是“老天,太好了,老天。”

有人说,父母对待感情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句话不无道理,哈罗德从不抱戴维也从来不和他交流,因为小的时候父亲也从不和他交流。

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折射,哈罗德对戴维的爱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爱。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爱,甚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沿袭了上一代的。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总是含蓄很少用言语去表达的。现在的很多男性也都依旧坚持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教育观,从而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

实际上,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三、缺爱的孩子容易造成“童年期情感忽视”

研究表明,长期缺爱被父母忽视的人容易造成“童年期情感忽视”的心理问题,

童年期情感忽视——简称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临床心理学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个概念。Dr. Jonice 将其定义为: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情形。

哈罗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小哈罗德的童年世界里,“情感忽视”无处不在。

父母抛弃了他,不教他怎么去爱,甚至不教他怎么表达出来。即使后来哈罗德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儿童期情感忽视”也一直影响着他。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家里孩子多的父母,每个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忽视过,或大或小。

而这些忽视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方式有着无法回避的影响。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四、什么类型的父母容易让孩子产生“儿童期情感忽视”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同样的天下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对很多父母而言,照顾自己的孩子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但同时有些父母在养育自己儿女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的造成对

自己儿女的情感忽视。

那么,什么类型的父母容易让孩子造成“童年期情感忽视”的心理问题呢?

作者乔尼丝·韦布博士在他《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一书中提到以下几种类型的父母容易造成“情感忽视”。

1、自恋型父母

自恋型父母核心就是,孩子的命都是我的。很多自恋型父母的孩子,活得既憋屈又痛苦,对他们而言,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只是把孩子当作自我功能的延伸,而非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

2、专制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关注。他们不仅对孩子的要求很多、管教很多,而且还不允许他们的孩子进行质疑和反抗。

3、放纵型父母

者认为,这类父母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他们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纵容。放任型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则缺乏约束和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

4、工作狂父母

顾名思义,工作狂父母是以工作为驱动的,把工作当成了唯一,孩子只能早早学会自给自足。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五、如何摆脱“儿童期情感忽视”

父母如何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摆脱“儿童期情感忽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产生“情感忽视”的心理问题呢?

1、爱人先爱己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中写道

“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人活在世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作为父母更应该拥有爱人的能力。有心理学家曾说,被忽视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爱与合作究竟是为何物。他们总是既怀疑别人又难以相信自己。

童年时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关爱,只有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呢,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他们长大后才会发出爱人的热情。

2、顾及孩子的感受

当我们被人忽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挫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然而孩子对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的时候会感到特别没有安全感和恐惧。他们想尽办法引起父母的注意。

所以,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他们的心里所想很重要。

3、鼓励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即使再爱孩子,也不能操控孩子的一生。父母最高层的教育,就是鼓励勇敢做自己,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永远保持自信。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六、结语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就曾说过: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对于孩子来说,受到父母的呵护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给的爱会内化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这样长大之后他们能够懂得关爱他人。

从心理角度浅析《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亲情


作者简介:向上向上要向上,读书狂热分子,欢迎关注一起肩并肩成为更优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