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唯物史觀案例——西安不是長安?南陽不是南陽?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有的人為一己之私,說什麼南陽曆史上叫過宛城,所以今天南陽就不能稱之為古代南陽,而當年沸沸揚揚的“教科書事件”,教科書上竟然標識出——“南陽,在今天襄陽一帶”!貽笑大方!

機械唯物史觀案例——西安不是長安?南陽不是南陽?


這都是機械唯物主義的遺毒!是扭曲的史觀!

他們否定南陽和宛城可以前後歷史聯繫,否定歷史上“南陽”和“宛”經常都有互相替代的常見現象,割裂歷史前後聯繫,混淆是非!

機械唯物史觀案例——西安不是長安?南陽不是南陽?

甚至根據此理論,他們拋出了“西安”不是“長安”,“洛陽”不是“雒陽”,宣揚西安無權弘揚長安歷史,無權弘揚秦都歷史,宣揚西安無權談“成周”!宣揚“洛陽”無權談河洛文化!

機械唯物史觀案例——西安不是長安?南陽不是南陽?

這些人,為了一己之私,不惜鑽牛角尖,摳字眼,來割裂歷史!沒必要,也不可能達到目的。

誠然,古代長安在歷史上版圖有大有小,還包括了咸陽和寶雞一部分,而古代南陽在歷史上版圖也有大有小,有時候包括襄陽和十堰的一部分,但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古代的長安,就是今天的西安,為什麼可以說古代的南陽就是今天的南陽,原因在於

1,行政中心不變

2,版圖主體不變

得出這兩條,我們可以堅定的說出——

“古之長安,就是今之西安”

“古之南陽,就是今之南陽”

機械唯物史觀案例——西安不是長安?南陽不是南陽?

古代文章中,無論稱西安,稱長安,稱鎬京,稱西京,說的都是一個地方,稱南陽,稱南都,稱宛城,稱宛都,說的也是一個地方,稱洛京,稱東都,稱雒陽,稱神都,說的還是一個地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說實在的,就是講究“意境”,講究“心領神會”,必須講究有一定歷史古文功底,就是你一讀到“長安”“西京”,你自然而然就能知道這是說的同一個地方,而不是扣字眼,鑽牛角尖,因為“長安”和“西京”四個字不一樣,所以你們就說他倆不是一個地方。

唯美的中華文化,被你們一群機械唯物主義的“槓精”搞得生硬不堪,落到要摳字眼,鑽牛角尖的田地,可嘆!

都是利益惹的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