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崇拜在自然神崇拜的同时,原始人还相信有生命的动、植物,尤其是人类的灵魂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这就是古老的灵魂崇拜。灵魂观念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结果,除了对自身亡灵的崇拜,原始人也相信世界万物皆有精灵。有的原始部族还认兽为祖,或认为他们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是为“图腾崇拜”。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古代神话虽然有点贫弱,但后起的志怪书和神魔书却格外发达,足以能补上神话大量散供这一课。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在动物神中,古代的“四灵信仰”源于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所谓“四灵”,指的是麟、风、龟、龙,它们一直被中华民族视为祥瑞的象征。其中,麒麟、风凰和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根据多种动物想象并组合出来的。据说,龟能预测吉凶,有“神龟”“灵龟”之称,故而还被看作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古时候,在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早在六朝志怪书《搜神记》中,“万物有灵”的观念就被具体落实为物种的生灭变异,如该书卷十二说:“千岁龟,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数之至也。”这种极富民间传闻色彩的思维方式显然来源于先民“万物有灵”的观念。由于在动物中龟具有生命长、耐饥渴等特点,故而人们主要用以象征长寿。在此之前,从现存一些文字记载和壁画来看,人面蛇身之神已较多见。据《山海经》说,人类的母亲神女娲就是这样一副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麒麟的外形是一个多种动物的集合体,据《史记》之《索隐》引张揖注说:“雄曰麒,雌曰麟,其状糜身,牛尾,狼蹄,一角。”这就集中赋予了麒麟以牛的勤劳、马的勇敢、鱼的美丽、富足等诸多动物的优点。人们多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也用以表达祈望早生贵子、家道繁荣的意愿,还喻杰出人才,如《水浒传》中“英名播满乾坤”的卢俊义就被称为“玉麒麟”。凤凰向来被奉为百鸟之王,雄性称“凤”,雌性称“凰”,据《尔雅·释鸟》云,其形状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古有风毛麟角、凤鸣朝阳、凤凰于飞、凤凰来仪、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象征吉祥、高贵的成语、谚语或词牌。相对而言,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更甚。龙一度以神的化身成为汉民族的图腾物,并成为皇权的象征,古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在民间,龙被人们看作吉祥和平的象征。与龙有关的民间活动有舞龙狮、挂龙灯、赛龙舟等。此外,关于龙的成语则有龙盘虎踞、龙争虎斗、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行虎步、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等。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四灵”崇拜之后,在中国北方,人们还提出了“四大仙”观念,被附会为姓胡的狐狸、姓白的刺猬、姓柳的蛇、姓黄的黄鼠狼,这四种动物很有灵性,人们不要伤害它们,否则会遭到它们魔祟,不是生病,就是丧命。《聊斋志异》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写这些动物的魔祟,而是写它们的人情。如其中所写众多“狐精”就是基于古代逐渐流行起来的“狐”文化,而狐文化的根源自然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此外,《礼记·郊特牲》在关于“蜡八”的祭祀记载中还谈到了人们曾崇拜过有功于农业生产的动物,这些动物包括吃田鼠的猫和吃野猪的老虎等。正因为人们臆想动物是有灵魂的,所以每当要行使杀载时,就担心遭到它们亡灵的报复。为免除这种灾祸,古人便用祈祷、献供物等办法来向被杀的动物谢罪。我国现在仍有部分地区在宰杀牲畜时还念《往生咒》,就是这种风俗的遗留。有时,人们为了不被动物作祟,还推卸杀生罪责,如民间在杀鸡时往往念叨这样一番话:“鸡、鸡你别怪,你是阳间一道菜。有心不杀你,就怕客来怪。”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把杀载罪责狡会地推到客人身上。这种遗俗也来自“万物有灵”原始宗教观念。除了动物,植物也常被人们想象为有灵性。史学家钱穆说过:“中国社会中之神的世界,其实皆由人来建立。不仅五谷有神,就是一棵大树,生长几百年以上,我们即封它为神,并由它来代表土地神,那树便不许斩伐,并要每年去祭祀它。”《吴偃》是一篇关于树怪的故事,原出《宣室志》,说的是醴泉县民吴偃的女儿,见一棵槐树的树洞很小,觉得好奇,趴在洞口往里边看了一下,就被里面的槐树鬼拉下去了。家人找回时,小姑娘像中了邪似的,噤口不能语。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家人无奈,只好请了道士来画符念咒,小姑娘才开口说话。直到砍掉这棵槐树之后,她的病才慢慢好起来。在《西游记》的神奇世界里,万物皆可以行妖变人,不但一虫一鱼、一鸟一兽等动物能成精变人,就是一花一草等植物也会成精兴风作浪。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那么多花妖狐魅,其中的各种植物,如牡丹精葛巾、菊花精黄英,都能变化为美女,与人间男子婚恋。根据古老的说法,惊蛰间,百花开始绽放,花神出场,人们要举行花朝节迎接花神;芒种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钱行,以示感激。《红楼梦》写了大观园的姑娘们为花神钱行的情景:

中国民俗文化,鬼神文化,为何出现动植物的神化与物魅崇拜?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施旌幢,都用彩线系在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支花上,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比起迎花神的喜悦,钱别花神似乎有点落寞,但在依依惜别中又有期待,请那花神逢春再来,给人间带来芳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