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小暑来历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巴蜀谚语

东南风,雨太公。

淋了伏头旱伏尾。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热风再次布满天际时,小暑到来。竹林喧噪,山中昏昏,想来雷雨将至。窗外青霭,阶上绿苔,静听,雄鹰唳明,蟋蟀唧唧,好一幅夏日图景。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赏析:暑热太甚,引得内心焦躁,读书、作文亦无法排遣。寻一处阴凉,端坐院中,树影婆娑,清风徐徐,心渐静,身更凉。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馀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赏析:片片屋瓦,在烈日的炙烤下,犹如火龙,挥散着酷热。坐着,纵使不动,仍觉汗如雨下,好似身在釜甑中。幻想着置身寒泉石涧,但,身旁冰壶、手中团扇亦是无用。即使待到傍晚,暑热依旧张扬着它的余威,沐浴、更衣,静坐院中,观赏晚霞染红青空。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小暑习俗

一、六月初六“天贶(kuàng)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淮安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

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二、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小暑养生

  1. 平心静气以养心
  2.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3.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4.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5.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6. 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7.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8. 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9.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民俗文化:今日小暑|窗下有清风

小暑到,欢声笑,一季欢乐无烦恼。

透心凉,心飞扬,丝丝清凉身旁绕。

鲜花香细雨荡,心情欢悦不焦躁。

愿你小暑时节自在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