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這一生中,在什麼時候遇見什麼人;在什麼時刻有什麼樣的機遇;一個選擇最終又會有多少的意料之外來左右最後的結果。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沒辦法預見和控制。但在每一個這樣的時刻,我們卻能選擇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控制自己以什麼樣的狀態來應對。命運對我施以風雨陽光,我用它們來滋養鮮花草木,所得曼妙風景,皆使我怡然自得。

第一次看半生緣還不叫半生緣,叫十八春。其實我更喜歡十八春這個名字,曼幀、曼璐、世均、叔惠、翠芝,他們人生中最是得意最是美好的十八年,有著什麼樣的際遇,有著什麼樣的悲喜,有著什麼樣的無奈與不捨,有著什麼樣的選擇與結局,十八年前的選擇帶了怎樣的結果。後小說改為半生緣,不是不好,就是感覺多了些羅曼蒂克,容易只叫人著眼於他們的情愛糾葛。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相遇相愛皆是緣,是命運的安排,譬如,世均恰好是叔惠的同學;譬如,叔惠剛好和曼幀一個辦公室;譬如,豫瑾採購設備偏偏住進了顧家,讓曼璐心裡開始失衡;譬如,沈父正好跟曼璐有糾葛從而揭露了曼幀的家世,等等。只是,我覺得這妙不可言的緣份只佔了這本書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說,只是讓故事開了頭。他們經歷的種種波折,他們各人最後的結局,其實並不是緣分造就的,而取決於他們用了何種心態來面對,他們是否選擇了改變自己,他們有沒有一味逃避、自欺欺人,只是交給老天任其發展。面對愛人、困難、機遇時,他們先種下了因,最後也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果。

初看曼幀和世均,總是忿忿不平的,都過得不好,又還念著愛著,為什麼不能在一起呢?也恨曼璐、鴻才,討厭著翠芝、阿寶、連顧母也跟著討厭。甚至覺得,是作者為了不破壞自己筆下皆淒涼的原則,故意寫這麼個哀傷的結局。時隔幾年,再看半生緣,感受不一樣了。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世均扔掉戒指回家後,一年就可以跟翠芝,或者說可以跟當時身邊任意一個女孩結婚。婚後,他有幾年沒想起曼幀了,結果,跟翠芝不如意時,曼幀的好都浮出他腦海了。而叔惠從始至終沒有明示過自己的感情,也沒想過會有結果,卻總是有意無意給翠芝希望。翠芝呢,總是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考慮身邊人的感受,又總想等著別人主動滿足自己。曼幀一開始把自己放在家庭救世主的位置上,潛意識裡看不起姐姐,又不能抹殺姐姐為家裡所做的一切,只有更急於證明自己可以比姐姐做得更好,以致幾次拒絕世均訂婚的請求。曼璐是最慘的,為了家人,放棄了青春、放棄了愛人、放棄了尊嚴、放棄了幸福,換來的確實家人的鄙視、疏遠,愛人的否定,她失衡了,在丈夫看上自己辛苦供養出來的妹妹後,她崩潰了:好吧,你的生活是我給的,那我收回來吧!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書裡我最喜歡的是豫瑾,他是唯一讓我覺得他是個勇敢理智又充滿感情的人,原來覺得曼幀跟他在一起也不錯啊,比跟鴻才結婚好,現在看,卻覺得曼幀都有點配不上他。豫瑾值得一個全心全意知冷知熱的愛人,不是隻需要他一味付出的人。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其實,即使小說按照我們讀者希望的所謂的大團圓寫下來,也不見得是幸福的。

曼幀世均決定再續前緣,畢竟這是人生只有一次的感情。於是,世均離婚,把孩子家產都給了翠芝,跟曼幀結了婚,然後帶著榮寶和顧母生活在一起。此時曼幀還沉浸在一定要做個自強自立的女人,覺得命運於她都是苦難,雖然世均回來了,但是生活的壓力還是那麼大,她和世均都小心翼翼的不去觸碰到過去的傷疤。但是天天看著榮寶,怎麼能不想到,有沒有怪過世均,怪他的不堅持,怪他的疏忽,怪他沒有等她。不敢去想,她每天悲春傷秋的,連笑好似都有股黃蓮味,哪裡還有原來少女時的半點模樣。世均因為之前顧母的不作為,始終心有芥蒂,對顧母總是忽冷忽熱,導致顧母不滿,免不了到處抱怨,無意間挑撥了夫妻間的感情。榮寶長大了,也會跟父親有聯繫,像祝鴻才那樣的人,戰後落魄是一定的,又會賣慘要同情要接濟,曼幀看在孩子的份上,不可能一點也不管。世均自跟翠芝結婚以後,雖不說是榮華富貴,但總是衣食無憂,家裡傭人老媽子的,生活自是不愁的。現在一把年紀了,吃穿住行樣樣都要精打細算,還要負擔起一大家子的開銷,壓力大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多了。加上翠芝闊家庭出來的小姐,會保養會打扮,身形外貌肯定是好過辛苦求生活的曼幀,於是世均慢慢又會覺得曼幀衰老俗氣,日子一地雞毛。過不了幾年,世均開始懷念起翠芝的好,跟翠芝生活中那十幾年中快樂的日子被不停放大,他想念孩子,想念以前無憂無慮只是偶爾傷感一下的生活,曼幀漸漸成了他眼中的蚊子血。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翠芝呢,跟世均分開後著實鬱悶了一段日子,叔惠耐心陪伴,時時安慰。叔惠想著孤兒寡母的,又是老朋友,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時間久了,總有些閒言閒語的,一些看出點內情的人從中牽牽線,他們倆也就半推半就在一起了。婚後,叔惠覺得這個最得他意的紅顏知己不過就是個一身闊小姐做派的中年婦女。脾氣大、愛攀比、任性、不實際,要他上進、應酬,簡直恨不得把他管得死死的,每天不是家長裡短,就是那些所謂闊家庭裡的是非八卦。要不了多久,叔惠就會十分想念曾經自由自在的日子,他不是個習慣低頭的人,也做多了逃避的事情,他開始避著翠芝。翠芝跟老實聽話的世均在一起十幾年,哪裡受過這樣的對待,吵鬧成了家常便飯,說不定哪天叔惠來個留書出走,不管了。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所以,也許讓這些有緣又有情又因為命運而錯過的人在一起,不一定是一個幸福的結局。其實,即使在當時,沒有這些意外之外,他們也不見得美滿幸福的。

曼璐裝病讓妹妹來的那個晚上,世均覺得不該發脾氣,於是在曼幀和顧母出門前就來找到她,並向她求婚。曼幀被感動了,覺得這個男人冒著家庭的壓力也一定要娶她,是真的愛她愛到命裡了,於是她答應了。雙方高興得一刻也不願分離,世均陪著曼幀去探望曼璐。曼璐計劃失敗了。曼幀終是嫁給了世均。沈家自是鬧得一場大風波。沈嘯桐差點又中風了,揚言脫離父子關係,接著又搬回姨太太那邊了。沈母的幸福被曼幀破壞了,只會每天哭,說著世均不孝順,是決不肯承認曼幀這個媳婦的。大少奶奶正好藉著這個茬天天給婆婆說兒子靠不住,被媳婦勾住了,以後就靠著小健吧。沈家幾乎跟世均斷絕了來往。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叔惠是瞭解情況的,他被世均的勇士精神所鼓舞,覺得這才新青年,自己難得連世均都不如嗎?於是叔惠到南京向翠芝表白,翠芝看到明示暗示這麼久的人終於主動了,頭腦一熱,尋死覓活要嫁給叔惠,石太太沒法子,知道叔惠家裡窮,一邊冷嘲熱諷羞辱叔惠,一邊又不想翠芝過苦日子,給她準備了豐厚的嫁妝。石太太雖是妥協了,但實在是不服氣,天天在翠芝面前預言著她將來辛苦悲慘的日子。翠芝不理這些,她相信愛情,她覺得她和叔惠可以戰勝一切的瑣碎無聊。

世均住進了顧家,翠芝住進了許家。顧家為了給他們倆騰新房,不在分租屋子了。一大家子的生活落在了世均和曼幀身上。世均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收入暫時是沒法更高了,每天也就埋頭苦幹。後來兩人又有了孩子,負擔更重了,曼幀對曼璐的接濟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沒兩年,曼璐死了,家裡完全沒有接濟了。雪上加霜的是沈嘯桐也過世了,因為姨太太在中間耍了手段,他們大房什麼也沒分到,世均的母親嫂嫂侄兒沒有了依靠,也只有靠著世均供養。夫妻兩人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哪裡還有時間花前月下,談人生談理想談感情,就為著一口飯,他們就已經精疲力盡了。不知道世均有沒有後悔當初的一意孤行,也不清楚曼幀有沒有想過自私一點,為自己的小家庭考慮一下,估計他們忙著生存沒有時間後悔和思考。

翠芝和叔惠,他們崩得應該比世均曼幀更快。翠芝住進許家這個小房子就不適應了,天天鬧脾氣,看什麼都不順眼。翠芝每天只知道打扮消費,挑剔吃食,許家稍有指責,就發脾氣說用的自己嫁妝,不用人管。她始終是被伺候慣了的,不太會體貼人,對叔惠簡直談不上照顧。再加上有個陪嫁老媽子從中挑事,孃家媽媽冷言冷語,婆媳關係極度惡劣。叔惠覺得翠芝現在簡直不可理喻,不僅沒有一點賢妻良母的樣子,還一天嫌棄他不上進,完全是聒噪、無聊、任性的女人。叔惠開始常常不回家了,跟著朋友去玩了,對翠芝也越來越敷衍了。翠芝越想越覺得母親當年說得對,一氣之下回了南京,開始還想著叔惠來認錯接她,誰知叔惠完全沒有來的意思。翠芝慢慢也就淡了,家裡人開始給她介紹對象,畢竟家世相貌在,翠芝是不愁再嫁的。有了合適的人選,匆匆通知叔惠辦理了離婚,從此各不相干。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看吧,命運並不是造成人悲劇的主要原因,命運大多時候,只是打亂了人們事先制定好的計劃,設置了些許問題或者增加了點難度,至於結果,還是看各人何如面對、怎樣做。出現問題的時候,選擇了妥協被動,那得到的,只可能是個二等結果,因為一等結果會永遠活在“如果”中。有挫折的時候,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消極對待,那將一生不得意,因為曾經是可能會更成功。

世均無論是和曼幀或者翠芝,都有可能過得幸或不幸,主要在於世均選擇用何種自己去面對。曼幀跟世均,再坦誠一點,少一些堅持,多幾分執著,得到的也許就是終是一心人,白首不離分。翠芝跟世均,再積極一些,不那麼自我,多一點包容,得到的也許就是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


萬般皆是命,因果卻由人——再看張愛玲「半生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