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折射的這些愛情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

張愛玲曾說:愛情本來並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精品文)

《半生緣》折射的這些愛情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

花了三天把《半生緣》看完,意猶未盡,感慨頗多。

于于千萬人中,遇見過不同類型的人,認識了不同的人。時間渺茫,時光如梭,歲月無情,我們所遇見的大多,只是我們的過客。有的人陪我我們走過青春的路,有的人陪我走過青年的路,而有的人卻陪我們度過終身。

《半生緣》宛如離別曲,唱盡了多少人生的無奈和傷感,它不僅訴訟了亂世的悲愴,還是訴訟愛情的悲歡離合藉由緣定。其實,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把舊時代的上海的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戀愛曝光出來,同時,也映射了許多當代都市男女的愛情觀。人們會說時代變了,愛情觀也會變的的,在張愛玲的筆下,時代是變了,可惜愛情的底細還是未變。

《半生緣》折射的這些愛情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

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現代人表面都勇於追求戀愛,一到現實,愛情顯得極為地卑微。

剛進大學的時候,覺得一定要找一個自己愛的人結婚,不管他/她貧窮與否,只要願意努力奮鬥,就選擇跟她一起白頭到老,幸福一輩子。一畢業,受盡了社會的冷言冷語,階級的不公正對待,愛情觀就發生了變化,總想找一個有錢的來完成自己的階級蛻變。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命運而言,在婚姻裡,經濟基礎往往就決定了你能選擇什麼樣的婚姻。

俗話說蘿蔔配白菜,鞍配馬,選擇適合自己階層的才是大多數的人路。你想要靠美貌來換取人生的更迭,基本都是痴人說夢,不是說不可以,只有少數人可以。

曼璐通過“賣藝賣身”嫁給了商人祝鴻才,以為自己人生就可以從此改變了。一角踏入豪門,後腳才發現那是萬丈深崖,仿小三,維護自己的“太太”身份成了她首要的任務。為什麼祝鴻才會變心?祝鴻才起初就是貪戀曼璐的美色而已,一旦得到手,根本不珍惜。倘若曼璐是富家小姐,祝鴻才會不珍惜嗎?敢花天酒地找小姐嗎?不敢。

世鈞和曼楨、翠芝和叔惠都是這樣,階級屬性導致他們在愛情之路不順,世鈞母親反對他和曼楨的交往,翠芝母親反對她和叔惠的交往,最後在一起的卻是世鈞和翠芝。在他們兩個的心底,他們肯定追求自由戀愛,其實他們都是世俗的奴隸,他們放不下依舊是門第觀念、階級觀念。

什麼愛情?什麼自由?什麼滄海桑田?在金錢、地位面前往往都是易碎品,最後在一起的屬性都一樣。

如果你想讓自己嫁入豪門, 你的首要目標是自己先變成豪門!

《半生緣》折射的這些愛情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

二:愛情只是我們人生的選修課,有的人選對修得共枕眠,有的人選錯了錯過一生

年輕的時候,發現容易把愛情當做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覺得它比天高,比海闊。回頭看,好傻!活著,好好的活著,活得好好的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它比天高,比海闊。

張愛玲總是把愛情描寫的悲涼刺骨,沒有溫暖,沒有人情味兒!

我們追求大團圓,追求好人有好報,追求壞人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的。可放在現實我們卻發現,壞人的結果很多時候比好人都要好,好人往往都會平淡一生。那些一直把愛情當成是人生目標的人,最後都成了愛情的犧牲品。

曼璐也追求愛情,她也有自己喜愛的人,她也想嫁給愛情。可現實給她的是什麼?家庭的重擔,父親早亡,家庭貧苦,她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才能讓家裡人都活得下來。誰會願意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誰不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誰不希望有個人一個共枕眠。

曼楨與世鈞、翠芝與叔惠都把愛情看得那麼重?海誓山盟、海枯石爛說得那麼漂亮動聽,而結局都是錯過。

愛情就像是我們大學的選修課而已,有的人選得圓滿,有的人連及格都達到不到。

《半生緣》折射的這些愛情價值觀值得我們思考

三:勇敢表達自己的愛

很不喜歡世鈞這個角色,不自信,又帶著一點知識分子的高傲,輕言放棄又不肯拼命追求,想要自由戀愛又放不下榮華富貴。

在表達愛情方面,曼楨比其他人都要勇敢,她帶了新時代女性的愛情觀。喜歡了就主動追求,愛上就義無反顧,太多的束縛只會讓愛情顯得畏畏縮縮。在世鈞面前,她永遠比世鈞主動,世鈞比較被動。

叔惠和翠芝的愛情帶著古人的纏綿,他們從小接受的儒家君君臣臣、子子父父的觀念浸染,在表達和勇敢追求愛的時候,沒有大麼大膽。

那個時代,如果真的愛了,大可以遠走高飛。

叔惠和翠芝真心相愛,遭到翠芝母親的反對,叔惠一氣之下就遠離中國出國留學。如果翠芝真的有那麼愛叔惠的話,那就會真的跟叔惠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啟蒙主義的薰陶和近代文明的崛起,他們潛意識已經覺醒,他們知道了看重人格獨立的重要性,明明知道為何放不下,終究是地位、金錢圈住了他們。

曼楨被強暴後,生下兒子,逃出祝公館。

這一路的艱辛,換成是翠芝早就妥協嫁給祝鴻才當姨太太了吧。曼楨毅然決然選擇離開,她的潛意識人格的喚醒,對於生活勇敢追求比其他人都強烈。

愛的時候勇敢追求,愛過了就要學會放棄,彼此的藕斷絲連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再多的悔恨最終都應該消沉在洪流中。

總結:

張愛玲在《留情》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我們太把愛情當回事,所以才會千倉百孔,其實,愛情不過使我們人這一輩子行程中的一個項目而已。也許認識新的人,培養的新感情,比沉溺在一段過舊的情感裡面顯得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