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姨媽是誰?

慈禧。

誰的姨媽?

光緒。

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親兒子,

也就是慈禧的親外甥。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十九世紀中期,隨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一系列西方的“洋玩意兒”也隨之湧入。作為中國最高統治者層的晚清皇室,自然就成為了第一批享受這些“洋玩意兒”的人。

尤其是我們的“姨媽”——慈禧太后,當了好幾次“吃螃蟹”的人,有的喜歡、有的拒絕、有的被她斥之為“妖魔”、有的又讓她無比著迷,但無論怎樣,這些“西洋玩意兒”讓慈禧提前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慈禧太后是全北京 第一個使用電燈的人”

公元1888年(光緒14年)11月,大清帝國皇城西苑(今中南海)的儀鸞殿,一群“工程師”已經忙活了好幾天,幾臺非常少見的西洋機器設備被他們用一些“繩索”連接到了一起。

11月26日,隨著殿外機器的“隆隆”響起,殿內一個晶瑩剔透的東西亮了起來,將整個儀鸞殿照得通明閃耀.....這就是北京城歷史上的第一盞電燈。此時距離1879年,愛迪生髮明世界上第一盞具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還不到十年。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儀鸞殿

儀鸞殿,取自“鸞鳳來儀”,有大吉大瑞之意。史料記載,隋唐時期東都洛陽的皇宮就有這個名稱的宮殿。唐太宗曾在儀鸞殿接見印度歸來的玄奘法師。唐高宗去泰山封禪前曾在儀鸞殿祈天止雨。

而大清帝國的儀鸞殿,則是專為我們光緒皇帝的姨媽——慈禧太后修建的,她人生最後二十年基本都是居住在儀鸞殿。因此130年前北京城的第一盞電燈安裝在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套“電燈”設備是當時神機營機器局的官員恩佑,以白銀6000兩向“洋行”購買的,包括電燈及一臺容量不足20馬力(約15千瓦)的發電機。當年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曾在日記中寫道“電燈照耀于禁林”,便是對此事的記載。

儀鸞殿雖然裝上了電燈,但由於種種原因,紫禁城並沒有全面安裝。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最早向洋人購買電燈裝置的恩佑,時任神機營機器局總辦

關於第一盞電燈,還有一段傳說。即當時德國商人為打開北京的電燈市場,便行賄李蓮英,在儀鸞殿安裝了這套電燈。

當慈禧外出歸來,看見屋裡這些奇怪的玩意兒,就問“這些長得象茄子似的東西是什麼”,李蓮英命人打開電燈開關,屋內頓時燈火通明,異彩紛呈。然後李蓮英奏道:“這就是西洋人的電燈,用電燈方便、乾淨、明亮、安全,老佛爺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壽”。”慈禧聽著挺高興,便接受了這個西洋玩意兒。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故宮博物院藏“愛迪生”牌電燈泡

北京安裝的第二套電燈也是皇家專用。確切地說還是“慈禧專用”。

1890年,為了讓姨媽高高興興的過上“退休”生活,光緒外甥重修了之前遭英法聯軍焚燬的“清漪園”,並改名“頤和園”,意為“心平氣和的頤養天年”。另外花費了白銀一萬兩千餘兩向德國購置了全套的電燈設備,安裝在頤和園萬壽山東麓的樂壽堂等一些建築內。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頤和園樂壽堂,慈禧的寢宮

慈禧姨媽自是欣然接受,然而“平和閃亮的日子”沒過幾年,外甥的“戊戌變法”惹惱了姨媽,於是姨媽發動政變、誅殺“逆臣“、囚禁外甥......兩人的關係隨之也陰暗下來。

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姨媽帶著外甥逃到了陝西,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期間,西苑與頤和園的電燈設備悉遭破壞。

1902年慈禧迴鑾後,依然喜歡住在西苑和頤和園。為了討太后的歡心,時任郵傳部左侍郎的盛宣懷籌銀十二萬餘兩,向德國洋行購進了全套的“電燈設備”.....由此,慈禧姨媽又重新過上了“有電燈”的日子。而此時的紫禁城仍在使用“燭火”照明。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盛宣懷(1844年—1916年)

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1907年(光緒33年)12月26日,距離第一盞電燈使用將近十年後,慈禧姨媽終於發佈懿旨:“著西苑電燈公所速即安設寧壽宮電燈,在紫禁城外採擇房間,安置機器...”懿旨中所說的“紫禁城外房間”即“發電機房”,它被安排在東華門附近的北池子大悲院內。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寧壽宮

1908年1月某日,紫禁城寧壽宮內的“電燈”設備安裝完畢,瞬間點亮的光輝標誌著紫禁城從此告別“燭光搖曳”的年代,逐步向現代化的“光電時代”邁進。

此後,紫禁城的“照明工程”進一步擴展,各個宮殿陸續被“電燈”點亮。然而,這一盞盞相繼點亮的電燈卻成了“姨媽”與“外甥”的“迴光返照”。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養心殿東暖閣電燈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乾清宮裝上了豪華的吊燈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漱芳齋院落內的室外電燈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乾清宮懸掛的豪華吊燈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純佑門電燈

11月14日光緒帝暴崩,22小時後,慈禧辭世,兩人死亡時間的巧合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至今仍是個待解之謎。

此後,末代皇帝溥儀即位。1909年在隆裕太后的操辦下,紫禁城內廷各宮基本都安裝上了電燈。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架在慈禧光緒之間的電話線, 是他們互相探知生死的死亡專線”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句反映新生活的順口溜,叫“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由此可見,“電燈電話”已經成為那個年代人們心目中現代化新生活的標誌。

而我們大清王朝的慈禧姨媽就已經在更早的時間率先過上了這種“電燈電話”的新生活。

清代《郵傳檔》記載,1902年慈禧從西安迴鑾後常住頤和園,為了方便其與外務部的聯繫,在頤和園與北京城之間架設了首條電話專線。

其實早在1899年11月,清政府的電政大臣盛宣懷就已經向光緒皇帝提出“德律風(telephone音譯),創自歐美,於電報為支流,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聲,坐一室而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聲,其始可達數十里…”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1899年盛宣懷關於“電話業務”的奏摺

這本奏摺得到光緒帝的認同,然而第二年“庚子事變”爆發,“電話”計劃就此擱置。

1904年1月2日,由清政府開辦的中國第一個官方電話局誕生了,當時安裝了一臺100門磁石式人工電話交換機,主要開通的是各部衙署、朝廷大臣以及親王官邸的電話,老北京的電話局發展史就此開始。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光緒年間的電話清冊

到了1908年7月,慈禧突然命人架設了一條從頤和園至西苑的電話專線。西苑的瀛臺一直是光緒帝囚禁的地方,此時開通電話,是姨媽想念外甥了麼?

其實,這一年正是慈禧人生的最後一年,她自知命不久矣,於是想通過電話隨時瞭解光緒的健康狀況。

雖然當時光緒也是久病纏身,但才38歲,正值壯年,多活幾年還是不成問題的,但他的姨媽不僅想控制這個外甥的“生”,更想控制這個外甥的“死”。

於是在這一年的11月14日,這對纏鬥了三十多年的姨媽和外甥在24小時內先後辭世,而這條架設在他們之間的“電話專線”,也成了他們生命最後階段的“死亡專線”。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木製磁石式電話機”

慈禧和光緒專用,德國西門子生產

慈禧生前因為害怕“架杆立線”會影響皇家的風水,因此一直不讓在紫禁城內安裝電話。當慈禧死後出殯時,北京電話局只好把東華門、北池子、東直門一帶沿途的電線杆臨時拆除了。

1910年4月,隆裕太后打破了慈禧的禁令,在紫禁城內安裝了一臺10門小型電話交換機,電話主要連接建福宮、儲秀宮和長春宮等處。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1910年,北京電話局引進共電式, 電話交換機取代磁石交換機, 圖為當時北京電話總局的工作場景

在清代滅亡之前,北京電話容量已經達到3200門,分局分所4處,老北京電話業務初具規模。

​【皇家軼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末代皇帝溥儀使用的專用電話

下期我們要為大家講述慈禧姨媽和汽車,火車的故事,敬請期待。

(未完待續)



#北京# #北京身邊事# #旅行# #歷史# #歷史回眸# #歷史真相# #老照片# #老照片的故事# #攝影# #膠片# #北京旅行攻略# #電話# #慈禧太后# #電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