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越教育越退步?很可能是陷入了“超限效應”的教育誤區

女兒讀小學六年級時,有個周未我帶著兒女到同事家做客,恰巧她的班主任在,我就問起女兒最近在班上的表現情況時。班主任老師說她表現一般,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在課堂上愛給同學寫小紙條。

女兒當時也在旁邊。在回家的路上,女兒一個勁兒地求我:“好爸爸千萬別對我媽說,要是我媽知道了,一定會跟我急。”我看看女兒,搖搖頭說:“不告訴你媽可以,但你必須聽話,好好表現。否則,嘿嘿……”女兒一聽,連聲答應。

以後,我手裡像是有了一個教訓導女兒的“法寶”,一看到女兒表現不好我就會警告她:“再不聽話就把你在班表現告訴你媽,哼!”這時女兒就會連聲向我告繞,並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下次一定改。”有時老婆在場,我也會轉彎抹角地提醒她,女兒則會一個勁兒地向我使眼色。

可後來我發現,女兒根本不把我說時話當回事了,嘴上答應好的,仍我行我素。一天,女兒又玩電腦遊戲,忘了做家庭作業,我十分生氣,開始“翻舊賬”方式教訓導孩子。

女兒不屑地擺擺手說:“爸,這話我都聽你說一百遍了,難道你不煩嗎?”

孩子為什麼越教育越退步?很可能是陷入了“超限效應”的教育誤區

這件事啟發家長:我恍然明白,我對女兒的說教失了度,陷入了“超限效應”的誤區。

一、什麼是超限效應?

教育講藝術和方法,用恐嚇威脅絕不是教育的藝術和方法。有效的教育方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美國著名幽默的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開始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讓人很感動,準備捐款。過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捐款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拿了兩元。

這種因為心理現象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二、教育中常見的“超限效應”誤區有哪些?

孩子為什麼越教育越退步?很可能是陷入了“超限效應”的教育誤區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

(1) 孩子成績落後的時候過度批評

我有一個當老闆的朋友,他有一個兒子,特別讓他失望,甚至可以說有點絕望,因為初一兒子學習特別差,尤其是英語,考試一次比一次差。這位老闆越批評越差,差到甚至懷疑兒子腦子有問題。我跟他講了“過限效應”,結果在期中考試後29分,孩子把卷子拿給父親簽字,對孩子說,無論你考多少分,爸爸媽媽都愛你。兒子原以為又要被狠狠批一頓,沒有想到父親把字簽了,並且對他說這樣的話,大概不到半年,這孩子考試,英語盡然成績79分。

現在不懂得教育藝術家長認為學生的成績,是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這些家長會當孩子成績考不好的時候落過度批評,使得孩子在成績上的不理想逐漸演變為心理的自尊心。家長認為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的成績提高,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樣的教育會讓自己的孩子會變得敏感、多疑,這種教育會讓自己的孩子成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2)對成績好的孩子百般寵愛

不懂教育藝術的家長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的過度寵愛,這樣會也會產生“超限效應”。這些成績好的孩子被過分寵愛,會讓他們有自負的心理。時間一長,這種孩子的虛榮心極強,不能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樣的孩子受挫折,這樣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會比較弱,一遇到困難容易自暴自棄等。

(3)重複批評

孩子在某一次犯錯之後,害怕家長的懲罰,要求家長給自己一次機會。不懂教育藝術的家長以為這是教育是“殺手鐧”,在今後孩子犯錯之後,會時不時地拿孩子之前“殺手鐧”這件事來“翻舊賬”。教訓孩子改正下次不再犯。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翻舊賬”的行為不僅不會幫助孩子進步,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和行為。

三、家庭教育中,我們應如何避免步入“超限效應”的誤區?

家庭教育孩子是講究教育藝術,為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的教育一定掌握“超限效應”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一) 注意適度

遇到犯錯的孩子,家長要做到及時批評教育;遇到孩子表現優秀的時候,也應當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做到獎懲分明,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度的控制,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切忌讓孩子長期沉浸在一種不良的情緒當中。

沉浸在否定中的孩子會逐漸喪失信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最終會選擇自我放棄,過度寵溺中的孩子也不會健康成長,這樣的孩子會自以為是,逆商缺乏鍛鍊。家長對於孩子的獎懲一定要注意適度,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對周圍人的評價能更好地接受。

(二) 就事論事

在教育犯錯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就事論事,就孩子做錯的這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分析對錯,做錯了一件事,就這件事去評價分析,不能把這件事無限地放大開去。不能採取“一棍子打死”的方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就全盤否定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

其次,切忌給孩子“貼標籤”,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孩子人格尊嚴性的負面標籤。將孩子最為和我們家長一樣的獨立的人來看待,一定做到任何的批評都要建立在保護孩子自尊心這個大前提上。

(三) 不抓小辮子

“抓小辮子”是不懂教育藝術家長習慣性的思維和行為。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許多家長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喜歡“翻舊賬”行為,孩子往往並不買賬。

這些家長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還需努力。可是這種教育方法孩子最為反感的,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在批評中的出現,家長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不能重複批評,不能老賬新賬一起算,更不能抓住孩子的小辮子死死不放“一次錯誤,批評一次”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因為過度批評而產生反抗心理和行為。

孩子為什麼越教育越退步?很可能是陷入了“超限效應”的教育誤區


結語: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講了超限效應的案例,併為大家介紹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掌握分寸、就事論事、不抓小辮子的三種解決辦法,希望大家從中獲得啟發孩子犯錯誤“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批評時應掌好分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