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為什麼人會有不同?

智商測試的發明者,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20 世紀初在法國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教育中獲益的孩子,進而為他們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迴歸正軌。他不否認不同的孩子智力不同這一觀點,但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雖然不夠準確,但我們可以簡單地說,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方式

其實成長型思維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從各國的故事和諺語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描述,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還有“如果一開始你沒有成功,嘗試、嘗試再嘗試”,以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2017年9月,卡羅爾·德韋克以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關於此項研究的作品《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Mindset :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於2006年出版,得到了比爾·蓋茨的撰文推薦,在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在榜超過10年。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2017年底,簡體中文版出版,得到無數讀書和心理相關領域的專家推薦,更獲得了樊登讀書、十點讀書年度圖書的榮譽。那麼這本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被很多同類圖書競相跟風出版的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首先就要說說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兩個概念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人急於不斷地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從小接受教育被訓練成了這樣的人(注重成績、表現優秀、三好學生);但這樣的人處事易消極,可能會抗壓性不夠強,認為風險和努力會暴露自己的不足,證明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某項任務或挑戰。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成長型思維模式則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這種信念給了自己學習的激情,當事情發展不順利時,還是想要提升自己,並擁有堅持不懈的激情;這樣的人是往往是傑出的人,他們擁有一種能夠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獨特才能 —— 能將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敗轉變成未來的成功。


那麼這兩種思維模式是可以轉變的麼?

雖然分出了兩種思維模式,但其實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裡都是由這兩種思維方式以不同佔比去構成的。

比如你在個人學習、工作等方面是成長型思維佔比高的,但可能你在情感和親自等親密關係方面是固定型思維佔比高,沒有任何人是100%固定型或成長型。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而這本《終身成長》的可貴之處還在於,打開這本書,就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改變和影響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思維模式。也許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也許是成長性思維模式佔比高但想更進一步瞭解固定性思維,或是長期受制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統治霸權之下尋求突破的人。任何一種目的和需求者,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書中有大量的案例供你參考學習,你可以從體育冠軍、商界領導、兩性和親子關係,以及學校教育等各方面的案例中去看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再通過最後一章學習到底如何改變思維方式。


瞭解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就能改變你對成功和幸福的認知,並重新將其定義

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個性、能力、喜好,處事方式等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很多人(包括我)本身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受益者。那些對你的能力做出板上釘釘的判斷或評價的人,是在以一種固定的方式去評價一個人,不要被這些評價鎖住,那只是當下那一刻的某件事的結果。

通過擺脫舊的束縛(統一教育、傳統家庭價值觀、唯成功論和金錢論),我們在人生旅途的一些重要節點上,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以不懼失敗的心態,承擔好的或好壞結果。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只要你堅持認為能力是可以培養,這種信念就會將你領上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種經歷,被心理學家稱作“恍然大悟的時刻”,轉換成我們的語言,也許叫做每個人人生中的那個“高光時刻”也不算錯。

始終還是要向前看的,浪費太多時間去糾結過去,不如積極反思,總結錯誤經驗,然後,始終不懼失敗,擁抱成長。

比爾·蓋茨推薦、樊登和十點選為年度圖書的《終身成長》好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