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在老北京的很多照片中,都能發現“駝隊”的身影,在郊外鄉野的小路上、在巍峨雄偉的城牆邊、在碧波盪漾的護城河旁、在熙熙攘攘的鬧市街上,一行行一列列,滿載著各種貨物,風塵僕僕,一路走來……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在我們的印象中,駱駝的身影一般都會出現在大西北廣袤的沙漠中,大漠孤煙、亙古荒涼、人跡罕至、夕陽駝影……很多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中都有這樣的呈現,然而在繁華喧囂的帝都北京,為什麼也會出現大量的駱駝,而且非常普遍呢?

北京“駝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唐朝開元年間,安祿山任“范陽節度使”(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軍區司令),後來發動叛亂,就是用北京周邊的“駝隊”為叛軍源源不斷的運送物資……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北京自作為“遼南京”以來,金中都、元大都、一直到最後明清兩朝都城,北京城內的大規模營建就一直沒有間斷過,雖然很多“主材”如木料、磚石等是從南方由京杭大運河轉運進京,但大量的砂石土灰等建築“輔料”都是從北京周邊的山區開採而來。

此外,北京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會,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一日三餐取暖燒火,對於“燃料”的需求是巨大的,而最初是以“薪柴”為主,但隨著周邊山區樹木砍伐殆盡,北京西山大量的煤炭資源就成為新的燃料源泉。

自清以後,煤炭這種“礦物燃料”已經開始全面取代“薪柴燃料”而成為古都城市發展、百姓民生的重要支柱。也由此,北京西部山區逐漸湧現出了大量的煤礦、煤窯,當地的百姓也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著相關工作。

以上這些“建築材料”以及“煤炭燃料”的開採加工,所帶來的後續“運輸”問題就成了最重要的環節。山路崎嶇、蜿蜒陡峭、林木叢生,不適合任何車輛通行,因此吃苦耐勞、載重量大的駱駝就成了最佳選擇。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1871年,北京城裡的駱駝

(英)約翰·湯姆森 John Thomson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1876年,北京街頭的駱駝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3)1876年,盧溝橋上的駝隊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老北京有句歇後語,叫“門頭溝的駱駝——倒黴”,“倒黴”就是“搗煤”,句面意思就是門頭溝山區的煤都是駱駝搗騰來的。這句話也反應出當時駱駝運煤的場景已經非常普遍了。

還有一首詩也描述了駱駝運煤進城的景象:“鑿斷山根煤塊多,拋磚黑子手摩挲。柳條筐壓高峰處,闊步搖鈴擺駱駝。”

除了運送煤炭,駝隊還運送水果、山貨、皮毛等物品進京,而出京時則根據所去往不同的地域而區別馱貨,如煤油、鹽、布匹、藥材、茶葉、糧食等。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4)1877年,北京城裡運送貨物的駝隊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5)1880年,駝隊在崇文門

甕城外護城河邊卸貨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6)1880年,駝隊橫穿正陽門甕城而過

【駝隊的位置就是現在“前三門”大街】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7)1890年, 經過崇文門甕城閘樓外

沿城根西行的駝隊

【照片中最近的這間房的位置應該就是目前“馬克西姆”餐廳所在地】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8)1890年,駝隊行進在東長安街上

【沒錯,這就是一百年前的長安街,照片中的平房就是現在“北京飯店”所在地】


駝隊行進中,領頭的駱駝往往是駝隊的先導,接下是一隻又一隻的分別用一根韁繩作牽引,拉駱駝的把式騎在領頭的駱駝背上,眼看前方,耳聽後方,只要聽不到最後那隻駱駝的鈴聲就是出了意外,不是韁繩斷了,就是遇上了劫匪,因而把駱駝中最後一隻駱駝脖頸上的銅鈴稱作“報安鈴”。

公駝俗稱“兒駝”,性情浮躁,行進途中常引頸長鳴,聲聞數里,駝戶頗為顧忌公駝的叫喚,害怕因此而招來劫匪,故而多用“騸駝”。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9)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內城

崇文門以東城牆外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0) 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正陽門以東城牆外的駝隊(箭樓與城樓已毀,鐵路尚未修進來,遠處隱約可見箭樓和東側閘樓)。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1)1900年,庚子事變剛結束,行走在東交民巷御河橋上的運貨駝隊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2)1900年,駝隊經過長城關口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3)1900年駝隊行進在內城西南角樓東側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4)1910年,駝隊出崇文門甕城

過護城河橋走向崇外大街

【道路左側區域目前變成“國瑞城”,右側區域成了“新世界”商場】


對於駱駝的大量需求,也使駱駝的“飼養業”興旺起來。東至阜城門,西到永定河,北到玉泉山,南到盧溝橋的廣大地區,幾乎所有村子都養駱駝。而以衙門口、北辛安、模式口、麻峪、三家店等地更為集中,最多的村莊有一千多頭駱駝,最富的駝戶有二十把駱駝(每把為七頭)。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5)1910年,店鋪前歇腳的駱駝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6)1910年,駝隊經過長城關口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7)1915年,北京街頭的駝隊,在東長安街新券洞三座門東側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8)1917-1919,北京街頭的駝隊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每當駝隊進入京城,十幾頭連成一列,浩浩蕩蕩,駝鈴齊鳴,叮咚作響,場面相當壯觀,街上的行人和車輛都會為它們讓路。正所謂

“細鼻穿繩鈴懸頸,緩步攔街怕駱駝”

進入民國以後,街上各種車輛多了起來,因此只要有駝隊經過就會造成交通擁堵,為此警察廳曾專門規定:"駱駝以三頭為一組,不得隊隊相連."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19)1917-1919,潭柘寺附近的騎駝人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0)1920年,城牆外的牽駝少年

(德)漢茨·馮·佩克哈默 Heinz von Perckhammer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1)1920年,西八里莊慈壽寺塔下的趕駝人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2)1920年,在玉泉山石橋坊下通過的駝隊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3)1920年, 通過玉泉山下石橋坊的駝隊

(德)漢茨·馮·佩克哈墨 Heinz von Perckhammer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4)1927年,北京街頭給駱駝飲水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5)1946年,可供駝隊休息的“驛站”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說起“北京的駝隊”,還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阜城門”。

阜城門是北京西城牆的一座門,直線方向正對西郊門頭溝地區,因此當時駝隊自門頭溝出發後,一路向東,大多數都會從阜城門進入京城,故在民間阜城門也被稱作“煤門”。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6)1946年,阜成門城樓

地上可見大量的煤渣

據當地老人們回憶,那時每天清晨城門還未開放時,城外就已經聚集了上百的駱駝,“一字長駝陣”排出去十幾裡地,待城門一開,這些兩米多高的龐然大物就會魚貫而入,趾高氣揚、昂首闊步、悠悠然然,沒有半個時辰根本過不完,所有的車輛行人都得讓路靜候,這在當年估計除了“龍車鳳輦”也就是它們能這麼“牛逼”了。

由於常年的駝隊出入,阜城門的附近街道上都鋪滿了一層厚厚的煤渣,甚至灰塵粉末都是黑的,颳起大風就是漫天“黑土”,下起大雨就是一路“黑泥”。(圖26)

瑞典史學家喜仁龍在其著作《北京的城牆與城門》中寫了這樣一段:阜城門甕城的東北角有一座小小的關帝廟,裡面堆滿了陶器和各種垃圾。在甕城的其他地方,“擠滿了又髒又黑的煤棚,出售用煤面和黃土混合後曬乾製成的煤球和煤坯,但當春天來臨時,臨近內壁的老桑樹蔥鬱了起來,在黑色的地面上播撒著新綠……”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7)1947年,阜成門內大街一支駝隊正在向東行進,遠處可看見妙應寺白塔

據說在阜城門的門洞左壁上方還有一塊漢白玉梅花一朵,“梅”與“煤”同音,據說這是當年往來的煤商捐資而成,這朵梅花既闡明瞭阜城門的功能作用,也讓這座在人們印象中“黑不出溜”的城門風雅了許多,可以算是很成功的“LOGO”設計案例了。“阜城梅花”也讓這座古老城門多了一景(不過多方查閱資料沒有找到這朵梅花的照片)。

解放以後,逐漸有了現代化的鐵路和載重汽車,運輸物資也就有了新的更快更高效的方式,駝隊的身影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今天,阜成門立交橋東北角綠地上,人們放置了一組駱駝的雕塑,幾頭駱駝慵懶的伏在地上休息,“鼻頭”位置已經被過往的行人摸得閃閃發亮。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圖28)

這應該就是人們對駱駝的一種紀念、一種感恩,感謝它們的勞苦功高,感謝它們幾百年來對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城市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眾生舊影」駱駝一般生活沙漠,為什麼百年前北京城總有其身影


漫漫京畿路

悠悠駝鈴聲

這一延續千年的景象

已經成為古老帝都

一去不返

但又不可忘卻的記憶


#北京# #北京身邊事# #旅行# #歷史# #歷史回眸# #歷史真相# #老照片# #老照片的故事# #攝影# #膠片# #北京旅行攻略# #駱駝# #煤# #運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