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這個詞實至名歸,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這兩天,網絡所有網絡電視上都是歡迎抗疫英雄們歸來的視頻和報道,只要歸來的英雄們都會有警車開道,一路受人歡迎。並且就在昨天清明節當天全國下半旗,舉國哀悼,全民默哀。


英雄:這個詞實至名歸,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本來這些都是沒有什麼的,但是總會有一些人,不知道是想顯得他與眾不同還是怎麼的,總會在那裡說一些反動的話來。

“不就是去了一線救人去了嗎。”

“國家給了那麼多錢應該也可以了。”

“救死扶傷本來就是他們的應該的責任,沒有必要弄得這麼興師動眾的。”

“就算是他們付出了很多,但是這樣搞的是不是也會有些過了。”

“中國的傳統美德,不是應該拾金不昧嗎。”

“真正的英雄不是應該像李白詩裡面寫的那樣的嗎: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袖去,深藏功與名。”

那裡需要弄得這麼興師動從的呢。

想想這些話,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道理,畢竟我們從小就會被家長還有老師教導:我們要做好事不留名,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


英雄:這個詞實至名歸,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這讓我想起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對於做了好事是否應該接受別人的讚美和回報,孔子給出了完美的解釋。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大概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魯國法律規定,如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贖回來,事後可由國家會對這一行為給一定的表彰和獎金.
孔子的學生中有個叫子貢的,一次他到國去,順便響應國家號召,贖了一個同胞回來,事後卻拒絕了國家給他的獎金.
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子路救了一個落水者,人家送一頭牛謝他,他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
子貢贖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應得的獎金,孔子說:唉,從此不會再有人替魯國人贖身了.子路救人後欣然接受了別人送給他的牛,孔子知道後很高興,說:從此這樣的救人的事情會更多.


英雄:這個詞實至名歸,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這個故事中,子貢做了好事,不求回報。看來本應該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也很符合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但是孔子卻認為子貢這樣做是做錯了。

孔子說:“如果子貢這樣的做了,那以後從國外往回贖人的那些人,都不能接受國家的獎金了,如果接受了,就是沒有子貢的境界高,就是做了好事還求回報會被人罵的。但是子路救人後接受了人家的牛,這樣以後再遇到有人落水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去救。至少救人就會有人會用牛來感謝你。”

我們現在這樣隆重接待和緬懷我們的抗疫英雄們,就如同孔子的故事裡給他們獎金和牛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要這麼去做。對待英雄們我們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掌聲和鮮花。


英雄:這個詞實至名歸,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抗疫英雄們回來後。我們都是冷冷清清的,好像他們所做的都是無足輕重的。如果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有誰還會站出來。

最後再一次向英雄們致敬,你們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