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你知道為什麼日本兵胯下都要包一塊三角形的白布嗎?

大家可能在抗日劇中見過這樣的場景,被打死的日本士兵,被扒掉軍服後,每人的襠部都有一塊白布,就像小孩子的尿片一樣,據說好像是日本人特有的! 那你們知道這個日本人獨有的“尿片”式的內褲,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有什麼講究,為什麼每個日兵都穿成這樣嗎?


抗戰時期,你知道為什麼日本兵胯下都要包一塊三角形的白布嗎?


其實這個像尿片一樣的東西,跟內褲意義大致相同,就是用來遮羞的,但是說出來,大家可能會感到吃驚,這個東西最早還是源於我們中國的,而日本人又善於模仿漢文化,這不又被他們偷去了嗎。

根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這個東西最初名字叫犢鼻禈,簡稱就是叫做“禈”,是根據此物形狀來取的名字,說白了就是古代的短褲。而最早穿這種短褲的人是一個名人,叫做司馬相如,也就是寫《長門賦》娶了才女卓文君的那個古人。


抗戰時期,你知道為什麼日本兵胯下都要包一塊三角形的白布嗎?


據說當時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有段時間生活拮据,當時卓文君當壚賣酒,而大才子帥哥司馬相如就穿著這種短褲一旁洗碗。古代的布料很貴,所以窮人或勞作者,多是穿著這種類型的短褲工作,能遮住身體關鍵羞處就行了。所以犢鼻禈這種短褲起源於漢服,隨著中國各個朝代的變遷,文化發展社會發展,興盛程度都是古日本不能比的,所以古人最終變革了內衣褲,而古日本則將這個奇葩服裝偷學去了,還繼續發揚光大。

犢鼻禈在傳到日本去以後,而由於日語中的“禈”字發音跟兜襠布相似,所以犢鼻禈在日本也叫兜襠布,而現在日本的相撲選手穿的就是這種,它和現代性感的丁字褲是有區別的。

日本的兜襠布經過發展演變後,分為了六尺禈、越中禈,六尺禈藥略長一點,方便遮羞,穿著者主要為日本勞動者和日本相撲手。而日本兵穿的就是越中禈,也就是在影視劇中,我們看見的日軍士兵穿著的,腰部會束的更緊一些。日本人穿的兜襠布,在經過延邊後,起初是由普普通通的布做成的,而在後來則改為,一種專門的布料而且很貴,因其吸汗性很強,可以讓襠部保持乾燥,還能防止生溼疹和痔瘡。日本古代戰亂紛紛,一些尚武的勇士就直接穿著這種禈上戰場,後來禈就逐漸日本武士賦予了民族精神,被稱為日本男人兩樣不可缺少的東西,分別是武士道精神和這塊兜襠布。

而這種製作精良的兜襠布,也確實在戰爭中給日本士兵帶來不少幫助,因為其顏色是白色的,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可以拿來當投降的白旗,要知道在戰場上找一塊白布可是真不容易。美國記者曾經拍的“白旗少女”照片,其中日本女孩的白旗就是來自日本男人的兜襠布。


抗戰時期,你知道為什麼日本兵胯下都要包一塊三角形的白布嗎?


二戰日本投降後,日本關東軍被蘇聯軍隊俘虜,被髮配到偏遠的西伯利亞當伐木工,在那個天寒地凍的極地,蘇聯人不但不管飽飯,還故意折騰日本兵,飢寒交泊的日本兵,迫於無奈下,有些日本戰俘就拆掉了兜襠布的帶子,因為兜襠布的材料好,日本俘虜就哄騙蘇聯兵說,此為毛巾,要和蘇聯士兵換麵包吃,真的還有人成功了。戲言若用此玩意洗臉的蘇聯兵發現這是日本兵用來遮那玩意的布,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