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十三四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崛起於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武力實現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統一,1206 年建立起蒙古汗國,標誌著蒙古人從鬆散的、分裂的部落聯盟向統一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過渡基本完成。以成吉思汗為首的新興軍事遊牧貴族為征服世界、武裝掠奪財物,向周鄰國家和地區發動了一系列舉世聞名的侵略戰爭。1219—1225 年,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或曰成吉思汗西征,歷時五載,滅花剌子模帝國,征服河中地區和阿富汗,同時襲擾了波斯東部、北部和西部等許多地方,掃蕩了欽察草原,佔領了北起鹹海、阿姆河下游,南近波斯灣,東自帕米爾,西止高加索山的廣袤地區,並在中亞建立起了政治統治。成吉思汗西征無疑給中亞、西亞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破壞。但是,蒙古

帝國也消除了妨礙東西方交往的屏障,打通了業已閉塞的亞歐大陸通道,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對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開始了遊牧民族對農耕世界的第三次大沖擊,強烈震撼並擾動了整個亞歐大陸文明世界,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而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