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翻阅《水浒》,看到人肉馒头,触动我了,水浒里的人肉馒头是谋财害命的江湖黑店。

而外婆遇到的人肉馒头店也许和水浒里的店没区别,是黑店,也许是用已经死了的人的肉挣黑心钱,谁也不知道真相。


《水浒》里的社会背景是北宋末年,盗崽蜂起,外患频仍,统治者醉生梦死,社会上乱像丛生。


那样一个动荡不已的社会环下,烧杀强掳到不足为奇,但是人肉馒头的确有些渗人了。

一般情况下,这种黑店都是没有店名的鸡毛小店,而水浒中的此店貌似有些名气吧。


店主姓张名青,绰号"菜园子"听起来多么朴实的名字,应该是一个老实人,和妻子孙二娘却开着不老实的店铺。主要产品是人肉馒头。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宋那会把有馅无馅都称馒头,有馅馒头与包子的区别只是以面皮的薄厚来区分。


有了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人肉馒头黑店揭阳岭催命判官李立开的。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有了第二家,就有第三家,梁山泊的地下交通站,接待的是各地前来入伙的好汉,但是赚的是有財帛的商人。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小时候觉得梁山好汉,是为穷人争,为穷人打,以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是为了天下苍生。


而这些黑店把人的心情都搅黄了,开始有些疑虑了。


不管水浒那个年代还是外婆这个年代,都不缺人肉,特别水浒那个年代,不用自己杀,光靠捡来的都可以是人肉馒头店货源不断。


外婆那个年代,外婆也是穷的不能穷的穷人了,而外婆遇到的那个店不管是什么目的,但是外婆确只 是为了填饱肚子。


我虽然挨过饿面临过失学的困境,但是却没有直面过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的生存危机,所以我也没资格来定义贫穷。


外婆从娘家步行到婆家,身上的钱财不足以买一顿填饱肚子的饭菜。


把自己所带的口粮吃完后,最后无奈用尽身上所有银在经过的一家包子铺两买了两个包子吃。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看着热腾腾的包子,腹中饥饿难耐的外婆还是没有舍得一口气吃完包子。而是小心翼翼的慢慢撕着吃,那样才更能感受包子嚼在口中的美味吧。


没想到外婆如此珍惜手中用尽所有银两买来的包子却吃的让她恶心。


谁也想不到,包子馅中尽然抱着人的手指头,外婆顿时心中打了个寒颤,心里毛骨悚然,想着自己这下完了。也许会被拉进去成为后续客人的口中餐。


外婆害怕极了,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不要发抖,透透的用余光看着去店里的其他人,都很是正常。而外婆想丢掉包子立马走人。

但是这回家的路还要好几天。她实在饥饿难耐,走不动了,所以在离开那个包子店时还没舍得丢掉那两个包子皮,外婆把里面的馅丢买了地上,选择了把包子皮带上。


接下来的日子,外婆靠一路乞讨回到了家中。

《水浒》|正宗肉馒头——人头牛忆


就这样外婆幸运的回家了,回到家的外婆每次想到这里就心里打寒颤,觉得自己都不知道那会怎么出了店铺的。


革命烈士方志敏曾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我想我们当然不用忘掉贫穷,就像不要忘了来时的路。


这也是后来妈妈为什么硬让我读书到大学的原因,即是因为家中穷困我几次放弃也不行。妈妈哭着也要让坚持读书,说我安心读书,其他的不是我该操心的。


今天我们每天都在愁吃什么,而那个就在我记忆中的包子皮,久久不能忘怀。



个人简介:帅气的狼道人欢迎您的阅读,下章再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