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思考阉割焦虑与俄狄浦斯期

表面上看,经典精神分析把阉割焦虑看做神经症的原因和动力,自体心理学认为阉割焦虑是次发的现象,是症状。但以自体心理学理论理解俄狄浦斯神经官能症与阉割焦虑的关系时,如果直说神经官能症不只是阉割焦虑所致而是自体的缺陷所致,这是不够的,为了理解阉割焦虑在神经症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剖析到较早的儿童期,即第一次经验到至少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焦虑的俄狄浦斯期。

不考虑先天因素(儿童个体或多或少都不会丧失与生存相关的,对危险或威胁的带有焦虑的回应能力)自体心理学观察者不仅通过关注现象,更关注现象之所以发生的环境(如儿童自体客体环境),认为阉割焦虑不是健康双亲拥有的健康子女在俄狄浦斯阶段具有的特征。

儿童期的阉割焦虑是症状性的,这并不意味着阉割焦虑在生命的这个阶段是不常见的,即使阉割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它的发生频率也不能作为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儿童期显著的阉割焦虑出现的频率低于精神分析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健康双亲养育的健康子女很高兴的进入俄狄浦斯期,他经验到的快乐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发展成果,即为情感与自信心的方面的新发展和扩展感到骄傲,也为这些发展成果使俄狄浦斯期的自体客体产生共情性的欢乐与骄傲的喜悦之情,因为成果带来的欢乐与骄傲,男孩的情感态度不会分解为性欲碎片,他的自信心也不会转变为破坏性的敌意,也不会极度害怕他的父母,只有父母不能恰当扮演俄狄浦斯自体客体时,孩子才会产生强烈的焦虑。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阉割焦虑的最具破坏性的形式(以及在较晚阶段中超我的最具破坏性的形式),产生于父母异乎寻常的慈爱的环境,反之,如果父母公开表达不同意见并稳定的运用惩罚,就会使孩子发展出功能良好的内驱力控制系统,从而减少后来生活中的焦虑易感性。不能狭义的只关注双亲行为中那些只能用慈爱,严格所描述的方面,而要研究俄狄浦斯期构成自体自体客体联系的基础的整个情感环境。

在考察父母在孩子发展的特定关键期 (俄狄浦斯期)所起的作用,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最重要。

父母作为孩子的俄狄浦斯期的自体客体如何加强,限制或扭曲自己的人格功能,还是要通过他们做了什么来加以探究,行为不能从其表面价值去理解,表面的慈爱可能让孩子感到窒息或者残忍,当愤怒在这种气氛中都不能被容许表达时,或者感到疏远,隔膜、漠不关心,而父母的严格可能被孩子体验为一种有利发展的提升和掌控感增强的经验,因为父母恰当的容忍与骄傲感,允许孩子的需要未被满足时表达短暂的愤怒,如果我们能关注父母行为的形式而非内容,我们就能很好的回答决定性的问题,即双亲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创伤性的还是有益的,这发展既包括情感、性爱、性驱力、也包括自信、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敌意。


自体心理学思考阉割焦虑与俄狄浦斯期

明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AB段学习,持续学习心理学十年,精神分析取向,沙盘游戏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跟随精神科医生及精神分析专业心理治疗师学习,接受精神分析个人体验二百小时,每周固定接受精神分析小组成长学习持续四年。坚持分享经典专业心理学知识,只为心理学爱好者能共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