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社交障碍,5岁男孩儿多次被退学|经典案例分享

本公众号长期发表北京医童康心理诊所心理知识科普及原创性临床心理治疗案例,如需转载、合作或获取更多内容,请拨打客服热线:010-68008155。


门诊案例

帆帆,男孩,5岁,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上存在困难,在幼儿园与同学关系紧张,多次被老师投诉,无法正常上学。曾在某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多动症,并接受过行为治疗,效果欠佳。2019年10月份,焦急的家长带着帆帆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核心地段的北京医童康心理诊所进行治疗。


主要症状表现

1. 由于表达能力欠佳,在幼儿园受到小朋友排挤,无法融入集体,害怕与小朋友接触。

2. 急于表达,被打断时会控制不住地发火打人,经常由于违纪被老师投诉。

3. 无法与他人合作游戏


医生诊断

诊断结果: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障碍;焦虑


首次为评估诊断,医生与家长和帆帆本人接触后,了解了孩子的大致情况,尝试跟孩子建立治疗关系。期间根据家长和帆帆本人的反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其进行长期的持续跟踪治疗。


关键词:急躁、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想象力、焦虑

A. 孩子状态

帆帆一进门就大喊大叫,情绪很高涨。治疗过程中,帆帆急于表达自己,说话语速较快,表达含糊、逻辑性欠佳,当被医生打断时会发火、大闹。沙盘呈现出的画面单调,反映帆帆的思维不够开放,缺乏想象力。治疗过程中帆帆还出现频繁挤眼、上厕所等体现焦虑的行为。


B. 医生建议

医生在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后,建议家长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要发展自己的生活。目标是拓展孩子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孩子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关键词:渴望肢体接触、排斥与不满、思维僵化

A. 孩子状态

这一阶段中,帆帆主动要求坐在医生腿上讲故事,表现出对肢体接触的渴望。治疗过程中,医生引导帆帆表达对父母的看法,发现帆帆对父亲有排斥和不满的情绪,很少有亲密互动。帆帆印象中,爸爸经常犯错误,希望能够纠正爸爸的错误。孩子虽话很多,但表述不够流畅,无法作细致描述。沙盘的摆放依旧单调、缺少生命体,反映出思维模式单一,应对问题的模式较为僵化。治疗结束后帆帆迟迟不愿离开。


B. 医生建议

帆帆对肢体接触的渴望其实是对父爱的渴望,医生建议帆帆的父亲多向孩子表达关爱,增加陪伴的时间,也思考自己的哪些行为使孩子产生不满和排斥。接下来还要解决帆帆人际过度卷入的问题。


关键词:俄狄浦斯期冲突(恋母情结)、移情

A. 孩子状态

帆帆在沙盘中呈现出妖怪犯错被警察抓走的画面,但也解释说如果妖怪认真改正错误,可以得到警察的原谅。这里的妖怪可能代表了父亲,而帆帆自己是警察。游戏过程中,强调规则、惩罚和错误的元素。这一阶段中,医生还发觉到帆帆存在俄狄浦斯期冲突(即恋母情结),对父亲敌意较重,对母亲则过度依赖,占有欲强烈。并且父母相处的画面会让帆帆感到伤心、焦虑。

同时,帆帆对医生出现了强烈的移情,不喜欢医生的声音和服装,认为医生不遵守他制定的游戏规则,感觉医生像爸爸的角色,而诊所的助理像妈妈。好在帆帆在本治疗阶段末期已经能够在说话时被打断,停下来听医生说话了。


B. 医生建议

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在这个年龄出现俄狄浦斯期冲突比较常见,但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克制。建议父亲多陪伴、包容孩子,让孩子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母亲也要适当减少与孩子的亲密行为,例如应和孩子分床睡觉。医生也肯定了帆帆在语言行为控制上的进步,家长很欣慰。


关键词:规则、冲突、主导、攻击性、超我(道德性)焦虑

A. 孩子状态

医生认为帆帆不停地说话,是为了通过展现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来抵御内心的焦虑。沙盘的内容变得丰富,但大多包含了攻击行为,也表现出遵守规则和破坏规则间的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帆帆倾向于引入一个“妈妈”的角色来进行调解。游戏中,帆帆一直想要扮演老师的角色,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行为是为了防御和医生相处时力量不足的焦虑感。

帆帆挤眼和上厕所的频率明显降低。在本阶段中期,帆帆已经回到幼儿园上学了。妈妈反映说,帆帆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了,在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的关系也改善了一些,对此表示很开心。

B. 医生建议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帆帆处理俄狄浦斯期的发展问题、降低超我焦虑,帮助他发展自我的力量。医生建议家长本人也进行咨询,只有当家长内心的焦虑得到缓解、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变、成长。家长表示认同,并决定接下来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


关键词:进步、取悦、阉割焦虑、培养主见

A. 孩子状态

帆帆近期的沙盘中出现了绿植,挤眼和频繁上厕所的行为消失了。帆帆跟医生提到,妈妈批评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像个三岁小孩”,对此非常生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以后能帮妈妈分担忧愁。帆帆还说其实很多妈妈给自己报的课,自己都不喜欢(比如篮球课),但会为了取悦妈妈尽力做好。

医生发现帆帆产生了阉割焦虑,外来力量的侵入加重了这种焦虑。同时,帆帆学会通过游戏表达一部分自己对于超我力量的恐惧。

B. 医生建议

本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帆帆缓解阉割焦虑,并让孩子学会跟妈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继续陪伴,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建议妈妈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妈妈欣喜地说发现帆帆做事方式不再那么刻板,思维比以前灵活了。


案例总结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并不只属于某一种病症,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帆帆的治疗还在持续,彻底解决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和成长过程中的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截至目前的治疗效果来看,帆帆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眨眼和频繁上厕所的焦虑表现消失了,回到幼儿园后也很少被老师和同学投诉了。相信接下来的治疗会进一步缓解孩子和家长的焦虑,帮助整个家庭共同成长。

本案例为北京医童康心理诊所门诊实际案例总结而成(出于保护孩子隐私的目的,不违背治疗过程原貌的前提下,信息做了保密性处理),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及时联系我们寻求专业化治疗,少走弯路,早日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避免损失。

北京医童康心理诊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