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內揵第三

【引言】

本篇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法,主要论述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一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也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君臣素有“远而亲,近而疏”的奇妙关系,策士臣子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谋略,就必须与君主拉拢关系。鬼谷子的“内揵术”,不仅是取宠之法,更是致君之术。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鬼谷子》说:“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内”,即入内,又通“纳”,就是进谏游说之词。“揵”,即纳谏,就是坚持谋略。“内”侧重于言辞技巧,“揵”侧重于游说的效果。“内”于“揵”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内揵术”应遵循“得其情”,乃制其事”的原则,策士游说君主,首先要得到君主的欢心;策士游说君主的目的,是让君主听从自己的建议,从而解决君主的难题,以实现自己的抱负。鬼谷子认为,揣摩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应该顺应君主的心意,投其所好,迎合君心,这是游说成功的先决条件。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策士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则应进一步运用权术谋略去“驾驭”君主,代君主决策。鬼谷子还告诉我们,遇见可以凭依的君主,可以帮他整理朝政,治理民众,谋划那些合乎君主心意的决策;若遇到不可凭依的君主,就用权谋之术应付他,在设法离去。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坚持,也可以放弃,如此进退自如。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目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注释】


1、就:靠近,凑上去。

2、御:通“迓”,迎接。

3、素结本始:这里指在君臣心灵之间,紧紧地连着一条绳子。素,平常。本始,本原、根本。

4、采色:指容色。

5、用其意:指迎合君主心意。

6、蚨母:即青蚨。古代巫术认为青蚨之母与子的血可以相互吸引,用母血和子血分别涂在两枚铜钱上,两枚铜钱也可以相互吸引。

7、间:间隙。

8、朕:行迹。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译文】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相距甚远却很亲密。有的近在咫尺却很疏远;有的投奔而来反而得不到启用,有的离开了以后却被四处诏求;有的天天都出现在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有的只是君主遥闻其名,便被君主日夜思念。这些都是由于君臣之间内心相知的程度不同所致,本源于平素的结交。有的靠道德相联结,有的靠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道相联结,有的靠钱物相联结,有的靠美色相连接。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善于迎合其意,那么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亲近君主就能亲近,想疏远君主就能疏远,想投奔就能投奔,想离去就能离去,想被征招就能被征招,想被思念就能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涂钱可以相乎招引一样,可以把君主吸引的无间无隙,这样就可以在宫廷独自自由自在地往来,没有人能够阻止。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解析】

作为本篇的开篇,本段主要阐明了本篇的主旨:游说之士要想被君主采纳,就必须要打动君主的内心世界,打动君主,赢得君主对自己的信任,使得双方的关系就像锁和钥匙那样亲密无间。

本段其实也是在讲内揵的方法。在鬼谷子看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由此可见君主的内心世界是很难窥破的,但也正是难以窥破,所以才需要内揵的方法。


内揵第三篇,看鬼谷子如何在君臣之间运筹帷幄?

什么是内揵的方法呢?就是“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物,或结以采色。”其实就是投其所好:对喜欢仁义的君主送上仁义道德,对喜好培养心腹的君主成为其心腹,对喜好奇珍异宝的君主赠送金银珠宝,对喜好美色的君主进献美女。只要你摸透了君主的意图,顺从君主的喜好,自然能够与君主建立亲密无间的深厚关系,自己所谋自然也能顺利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