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在疫情中,和我們囤防疫物資不一樣,外國人選擇了囤紙。

沒錯,不論是亞洲、歐洲、美洲、還是澳洲(大洋洲),人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囤衛生紙。

日本: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美國: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英國: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澳大利亞: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原來日本搶紙是慣例

要說這囤衛生紙啊,還真是每個地方的原因都不同。

雖然你想不明白為什麼日本的民眾需要囤衛生紙,因為他們的衛生間大多數用的都是可沖洗式馬桶,也用不著衛生紙啊。

但是在日本,一有災難(不管是什麼災難)就買廁紙,是個慣例,也是個傳統。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日本就發生過一次席捲全國的廁紙搶購風波。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當時是因為製紙過程中的抄紙這一步,使用的鍋爐是以原油作為燃料的。因此,石油危機時原油價格上漲被認為有可能會導致紙製品價格的上升。

而且當年的日本通商產業大臣的中曾根康弘(後來也是日本首相)呼籲“節約用紙”,導致民間出現“是不是紙就快要沒有了”的猜測。

另外,商家們看到這個苗頭打出“買紙趁現在”的口號,使得各大超市的廁紙等紙製品很快就被搶空。

各大報社將這件事寫上了報紙頭條,本來是想闢謠,結果直接點燃了全日本廁紙搶購風波爆發的導火索。

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在阪神大地震中,受災群眾最缺的物資,不是食物和衣服,而是廁所。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不僅是在受災地區,全國範圍內都造成衛生紙短缺。

所以多囤點廁紙對日本人來說已經是潛意識裡的一種習慣了,有個日本網友曬了他奶奶珍藏了30多年的手紙,據說是海灣戰爭時囤的…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除了歷史原因,還有產能問題。

日本國內的衛生紙,約有40%產自靜岡縣,產能的地域過於集中,而日本又踏在地震帶上,如果如果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廁紙供應必定會嚴重短缺。

2015年,日本經濟產業省還曾向全日本提出倡議“儲存一個月用量的衛生紙”。

另外,在這次疫情中,日本有一則謠言:口罩和衛生紙的原材料一樣,所以導致人們大量囤紙。

日本也出現了高價倒賣廁紙的黃牛,12卷裝的價格達到1888日元(約合人民幣122元)。

甚至還有不想高價買、平價買不到的人,去公共廁所偷廁紙: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歐美人離不開衛生紙

和日本囤紙是傳統不一樣,在歐美,衛生紙的消耗量令你懷疑人生。

他們洗碗擦盤子用衛生紙,地上有水用衛生紙,有一大坨水就用一大坨衛生紙。

老師們擦白板用衛生紙,擦桌子用衛生紙,洗完手擦乾也要用衛生紙。

而在國內,這些衛生紙的功能,被一種叫“抹布”、或者“拖把”的東西代替了。

根據statista在2018年的調查統計,美國人每人每年需要消費141卷衛生紙,也就是2-3天消耗一卷,是世界第一,他們每人每週使用三卷衛生紙。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美國一個國家衛生紙的消費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對比一下,美國人口3.3億,世界人口77億。

另外,德國人每人每年用134卷;英國人每人每年用127卷;日本人每人每年用91卷;澳大利亞人每人每年用88卷。

而中國每人每年消耗49卷衛生紙,大約是一週一卷的量,遠低於這次發生搶購的國家。

你看看這比例…

另外,因為衛生紙本身不貴卻體積巨大,利潤率也不高,那麼佔地方,擠佔了較高利潤商品的儲存空間。

所以超市其實也不喜歡囤積很多廁紙。

而一旦發生搶購,庫存很快就清空,貨架很快就變得空蕩蕩的,這人們可就慌了,心生“趕緊搶啊”的想法。

另外,社交媒體也放大了民眾對於衛生紙短缺的恐慌,加快了搶購風潮的形成。

這麼說吧,你去超市正常買東西、貨架滿滿的照片你拍了發條朋友圈,不會讓大家有點讚的慾望。

而堆滿衛生紙的購物車或是衛生紙架子空了,你拍一張照片。肯定會有人問你是咋回事。一傳十、十傳百,買就行了!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這種照片在社交網絡刷屏,無形中向人們傳遞了“數量有限,趕緊搶購”的信息,從而導致很多人會在見到類似照片後前往商店搶購。

CNN也說:手紙是最廉價的讓人感到有控制感的物品,是人的心理需求,能讓人感到安全和幸福感。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囤積控原來早有淵源

而人們在遇到危機或是未知情況的時候,第一反應似乎總是囤積物資。從國內的囤板藍根、囤鹽到國外的囤衛生紙,我們在生活中已經見證過了n次恐慌囤貨的瘋狂。

遇到危難時的這種囤貨行為,是十分正常的,是人類的本性。

這不,除了囤衛生紙以外,美國一些地方囤槍囤子彈,甚至加利福尼亞州的“末日地堡”(埋在地底下的“避難所”)都賣爆了。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還有美國一些大型連鎖超市推出的“末日食物包”, 在推出的幾天內就已售罄。

末日食物包不僅有真空包裝的糧食、肉類,還有脫水的蔬菜水果等,且保質期長達25年,可以瞬間把家裡變成一個“食物銀行”。商家建議在斷電、自然災害、疫病流行期間食用。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另外,據《洛杉磯時報》報道:“在加州,一種生存工具包的銷量也隨著新冠疫情的擴散水漲船高,銷量增加了300%到500%,而這種工具包一個的價格達到了5千美金。

工具包裡包括濾水袋、N-95面罩、抗菌空氣淨化器、手電筒、藥品和急救材料、摺疊太陽能電池板、無線電通訊器、兩個睡袋,雨衣。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等等,越往後看,感覺這個陣仗不像是防疫的,而是像防世界末日的。

其實他們這種對於囤東西的憂慮,可能誕生的更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英美等國家就已產生了對“世界末日”的憂慮。

主要的恐懼來源於一戰、二戰結束後,人們一直沒有安全感,那時候的人們就有修建防空洞、避難所、儲備生活物資的習慣。

之後冷戰時期的出現更是堅定了人們應該隨時為意外事件做好準備的心理。所以許多人也有一種“與其等待救助,不如依靠自己”的思想。

有調查顯示,20%的美國人相信全球會爆發大災難,其中大部分人願意把大把鈔票花費在囤東西的“未雨綢繆”上。

求求你們了,別囤衛生紙了,放過它吧!

可以,但沒必要

其實除了外國人疫情期間囤紙、囤物以外,之前有一個說法:“當代年輕人的安全感都囤積在紙巾裡了。每當電商網站有大型折扣活動,不知道該買什麼的時候,那就囤紙巾吧!過量囤積的結果就是,今年雙十一的時候,上一年雙十一囤的紙巾還沒用完。”

紙巾、食物等消耗品,大家都抱著“總歸用得完”的想法,出發點也是怕沒得用。

但真的能用完,需要囤嗎?

可以,但沒必要!

就用時下人們“跟風”屯糧來說吧,目前中國糧食庫存充足,稻穀、小麥的庫存量可滿足一年以上消費需求。

可以概括為:“農資供應充足、運輸基本暢通、價格總體穩定。”

所以說,不是家裡米缸裡實在沒米的話,就別買了,沒必要,糧食放的時間長了還生蟲,先把當年搶的鹽吃完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