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在疫情中,和我们囤防疫物资不一样,外国人选择了囤纸。

没错,不论是亚洲、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大洋洲),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囤卫生纸。

日本: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美国: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英国: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澳大利亚: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原来日本抢纸是惯例

要说这囤卫生纸啊,还真是每个地方的原因都不同。

虽然你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民众需要囤卫生纸,因为他们的卫生间大多数用的都是可冲洗式马桶,也用不着卫生纸啊。

但是在日本,一有灾难(不管是什么灾难)就买厕纸,是个惯例,也是个传统。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日本就发生过一次席卷全国的厕纸抢购风波。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当时是因为制纸过程中的抄纸这一步,使用的锅炉是以原油作为燃料的。因此,石油危机时原油价格上涨被认为有可能会导致纸制品价格的上升。

而且当年的日本通商产业大臣的中曾根康弘(后来也是日本首相)呼吁“节约用纸”,导致民间出现“是不是纸就快要没有了”的猜测。

另外,商家们看到这个苗头打出“买纸趁现在”的口号,使得各大超市的厕纸等纸制品很快就被抢空。

各大报社将这件事写上了报纸头条,本来是想辟谣,结果直接点燃了全日本厕纸抢购风波爆发的导火索。

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在阪神大地震中,受灾群众最缺的物资,不是食物和衣服,而是厕所。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不仅是在受灾地区,全国范围内都造成卫生纸短缺。

所以多囤点厕纸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是潜意识里的一种习惯了,有个日本网友晒了他奶奶珍藏了30多年的手纸,据说是海湾战争时囤的…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除了历史原因,还有产能问题。

日本国内的卫生纸,约有40%产自静冈县,产能的地域过于集中,而日本又踏在地震带上,如果如果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厕纸供应必定会严重短缺。

2015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还曾向全日本提出倡议“储存一个月用量的卫生纸”。

另外,在这次疫情中,日本有一则谣言:口罩和卫生纸的原材料一样,所以导致人们大量囤纸。

日本也出现了高价倒卖厕纸的黄牛,12卷装的价格达到1888日元(约合人民币122元)。

甚至还有不想高价买、平价买不到的人,去公共厕所偷厕纸: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欧美人离不开卫生纸

和日本囤纸是传统不一样,在欧美,卫生纸的消耗量令你怀疑人生。

他们洗碗擦盘子用卫生纸,地上有水用卫生纸,有一大坨水就用一大坨卫生纸。

老师们擦白板用卫生纸,擦桌子用卫生纸,洗完手擦干也要用卫生纸。

而在国内,这些卫生纸的功能,被一种叫“抹布”、或者“拖把”的东西代替了。

根据statista在2018年的调查统计,美国人每人每年需要消费141卷卫生纸,也就是2-3天消耗一卷,是世界第一,他们每人每周使用三卷卫生纸。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美国一个国家卫生纸的消费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对比一下,美国人口3.3亿,世界人口77亿。

另外,德国人每人每年用134卷;英国人每人每年用127卷;日本人每人每年用91卷;澳大利亚人每人每年用88卷。

而中国每人每年消耗49卷卫生纸,大约是一周一卷的量,远低于这次发生抢购的国家。

你看看这比例…

另外,因为卫生纸本身不贵却体积巨大,利润率也不高,那么占地方,挤占了较高利润商品的储存空间。

所以超市其实也不喜欢囤积很多厕纸。

而一旦发生抢购,库存很快就清空,货架很快就变得空荡荡的,这人们可就慌了,心生“赶紧抢啊”的想法。

另外,社交媒体也放大了民众对于卫生纸短缺的恐慌,加快了抢购风潮的形成。

这么说吧,你去超市正常买东西、货架满满的照片你拍了发条朋友圈,不会让大家有点赞的欲望。

而堆满卫生纸的购物车或是卫生纸架子空了,你拍一张照片。肯定会有人问你是咋回事。一传十、十传百,买就行了!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这种照片在社交网络刷屏,无形中向人们传递了“数量有限,赶紧抢购”的信息,从而导致很多人会在见到类似照片后前往商店抢购。

CNN也说:手纸是最廉价的让人感到有控制感的物品,是人的心理需求,能让人感到安全和幸福感。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囤积控原来早有渊源

而人们在遇到危机或是未知情况的时候,第一反应似乎总是囤积物资。从国内的囤板蓝根、囤盐到国外的囤卫生纸,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见证过了n次恐慌囤货的疯狂。

遇到危难时的这种囤货行为,是十分正常的,是人类的本性。

这不,除了囤卫生纸以外,美国一些地方囤枪囤子弹,甚至加利福尼亚州的“末日地堡”(埋在地底下的“避难所”)都卖爆了。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还有美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推出的“末日食物包”, 在推出的几天内就已售罄。

末日食物包不仅有真空包装的粮食、肉类,还有脱水的蔬菜水果等,且保质期长达25年,可以瞬间把家里变成一个“食物银行”。商家建议在断电、自然灾害、疫病流行期间食用。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另外,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在加州,一种生存工具包的销量也随着新冠疫情的扩散水涨船高,销量增加了300%到500%,而这种工具包一个的价格达到了5千美金。

工具包里包括滤水袋、N-95面罩、抗菌空气净化器、手电筒、药品和急救材料、折叠太阳能电池板、无线电通讯器、两个睡袋,雨衣。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等等,越往后看,感觉这个阵仗不像是防疫的,而是像防世界末日的。

其实他们这种对于囤东西的忧虑,可能诞生的更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等国家就已产生了对“世界末日”的忧虑。

主要的恐惧来源于一战、二战结束后,人们一直没有安全感,那时候的人们就有修建防空洞、避难所、储备生活物资的习惯。

之后冷战时期的出现更是坚定了人们应该随时为意外事件做好准备的心理。所以许多人也有一种“与其等待救助,不如依靠自己”的思想。

有调查显示,20%的美国人相信全球会爆发大灾难,其中大部分人愿意把大把钞票花费在囤东西的“未雨绸缪”上。

求求你们了,别囤卫生纸了,放过它吧!

可以,但没必要

其实除了外国人疫情期间囤纸、囤物以外,之前有一个说法:“当代年轻人的安全感都囤积在纸巾里了。每当电商网站有大型折扣活动,不知道该买什么的时候,那就囤纸巾吧!过量囤积的结果就是,今年双十一的时候,上一年双十一囤的纸巾还没用完。”

纸巾、食物等消耗品,大家都抱着“总归用得完”的想法,出发点也是怕没得用。

但真的能用完,需要囤吗?

可以,但没必要!

就用时下人们“跟风”屯粮来说吧,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充足,稻谷、小麦的库存量可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可以概括为:“农资供应充足、运输基本畅通、价格总体稳定。”

所以说,不是家里米缸里实在没米的话,就别买了,没必要,粮食放的时间长了还生虫,先把当年抢的盐吃完再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