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一千年前的《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篇小学诗词《江雪》下还有一幅插画,一老叟乘一叶扁舟,独自在冬天的江边钓鱼,此画就是马远的传世佳作《寒江独钓图》。

一.《寒江独钓图》赏析

《寒江独钓图》为宋代马远创作的一幅山水名画,纵26.8厘米、横50.3厘米。此画原本藏于圆明园,1860年列强火烧圆明园,日本在混乱中将这幅传世名画掳走日本,现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

惊奇!一千年前的《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

《寒江独钓图》

纵观全图,寥寥数笔却意境十足,不见江水,却仿佛可以让人感觉到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船头的老人手持钓竿,背对我们,眼神凝视着前方,浅看似老叟专注着钓鱼,似乎下一秒就有鱼儿上钩,细瞧却又似经历了无穷苦难,孤独的神态。画中并无冬天萧瑟的景象,蜷缩渔翁的躯体神态却将寒意逼人的冷冽直接渗透出来,简单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这正是国画中虚与实结合运用的最高体现。

二.《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

惊奇!一千年前的《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

《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老叟垂钓截取部分

惊奇吗?当此图放大十倍后你会惊讶的发现老叟手持的正是带着绞轮的海竿,也有说是带着八卦轮的盘车钓,而这一切多么像今朝的钓鱼工具啊!这也说明至少1000年前的今天,钓具已经和现代大致相仿。钓鱼文化在宋代也是相当发达。

同时,唐诗《小儿垂钓》中写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其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中的“垂纶”也是指这种绞轮,八卦轮。

三. 延展阅读,中华文化中的钓鱼历史

钓鱼运动,起源于古代人对食物的追求,可追溯到十几万年前。

1954年-1957年在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下对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发掘,其中发现了大量骨制鱼钩,足以证明,钓鱼运动在新时期时期就已开始。

正如《中华风物探源》(郭伯南等著)中所说:“中国钓鱼史至少已有7000年”。那时的摸鱼、叉鱼、棒鱼、射鱼、网鱼和钓鱼,都是古代人谋生的劳动手段。当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才逐渐形成了一种体育运动,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惊奇!一千年前的《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后?

半坡博物馆中鲤鱼胸椎所制成的鱼钩

后自先秦汉魏至唐宋时期,钓鱼运动又被文人墨客所喜好,垂纶之诗,投杆之文,坐钓叶舟之丹青,不绝如缕。正如春秋所编之《诗经》中的《采莲》中所写“……之子于狩,言韦长其子;之子于钓,言论其绳。其钓维何?…….”正是描绘了钓鱼的景象。

汉代卓文君的《白头吟》,唐代沈全期的《钓竿篇》,孟浩然的《万山潭伙》,大诗人李白的《行路难》,白居易的《渭上偶钓》等这诗词都描绘了文人墨客对钓鱼的喜爱和追求。

晚年的杜甫,宋代大文豪苏轼,书法家黄庭坚和爱国诗人陆游都多次作诗以抒钓鱼情怀。多少文人墨客以此乐为雅兴,写下了精妙绝伦流传至今的诗词。

四. 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钓鱼文化也伴随着一路发展,上至王侯将相,为渔趣所钓。下至平民百姓,为生计所求。古人都以此为生计来源,高雅乐趣,争相追逐何况今人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