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一九九一年,大山里有户姓王的人家添了新成员。

“宝财,恭喜啊,又当爹了,哈哈哈……”小石巷子里两个穿着藏青色工作服的妇女对一个汉子喊道。

她们的话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在恭喜王宝财,但落在王宝财耳朵里,满是嘲笑。

王宝财又当爹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当爹了。

大女儿如今五岁半,二女儿刚生下来不久就送人了。你猜的没错,王宝财想要个儿子。

可谁想到他媳妇第三个又给他生个女儿。

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呵呵,有空来家里坐坐啊。”面对那两个妇女的恭喜,王宝财挤出一丝假笑回应到。

看着笑的眼睛都眯成一道缝的那俩妇女,王宝财无地自容,他感觉那俩妇女就是在嘲笑他。

“宝财,你别多想,女儿也挺好啊!你没见村头你王二爷,倒是有三个儿子,没一个孝顺的,天天为了你王二爷住谁家吵架,没少让村里人笑话!”

“大伯,你别说了,我明白。”王宝财苦笑一声说到。

“那什么,你可别怪你媳妇啊,那什么专家不是说了吗,生男生女是男的决定的,跟女的没关系。你可别跟你媳妇吵架,她月子里不能哭。”王宝财大伯嘱咐他说到。

王宝财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平日里都是他这大伯在帮衬他。他有什么不是,也是他这大伯说他,别人说他都不好使,他就听他大伯的。

“我知道了大伯,我没怪彩叶。”彩叶就是宝财的媳妇,一个还不到三十就给王宝财生了三个孩子的女人。

一九九一年的村子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村子跟现在的村子相比,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了。

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五米的小巷子,七八个孩子在嬉戏玩耍,五六个妇女坐在门口一边做活一边唠家常,还有几个老爷们在一旁抽烟说三国水浒。

王宝财不敢出门,他总觉得那些人看他的眼神有那么一丝嘲笑。不过这不是王宝财的错觉,那些人就是有嘲笑的意思。

那个年代,在农村,谁没有儿子谁就直不起腰。别人即便不当着面笑话你,背地里也不少说。

王宝财自从三闺女出生,就很少出门,在自家院子里一根一根抽着烟。

“宝财,等过两年,过两年我再给你生个!”

“这丫头生出来怎么看怎么像男孩,我看再生一准是大胖小子!”王宝财的媳妇彩叶知道自己男人的心思,她自己也是在这种“养儿防老”的思想下长大的,她也想要个儿子。

“再说吧,你别多想,养好身子最重要。”王宝财听到自己媳妇的话后明显高兴了一些,在院子里扔下烟头出了门。

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

两年后,王宝财又当爹了。

“宝财啊,恭喜你又当爹了!你媳妇可真行,还不到三十给你生四个!”又是几个妇女在小石巷子里笑着对王宝财说到。

这次王宝财没有躲避,没有装笑。

“哪有四个,三个三个……”王宝财咧着嘴开心笑着,他又当爹了,这次他媳妇真的给他生个大胖小子。

他媳妇确实是给他生了四个,但二姑娘送了别人,这是不能说的。

“瞧你高兴的,嘴都快笑歪了,快回去抱你那大胖儿子吧!”几个妇女哈哈笑着对王宝财说到,其中就有两年前嘲笑他的那俩妇女,只不过这次他们的恭喜是真心的。

村里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儿子,他们会带点嘲笑,但你要是好不容易得了儿子,他们也不会羡慕嫉妒恨,会由衷恭喜你。

王宝财如了意,他媳妇也如了意,只不过他媳妇比他更开心。对他媳妇来说,生了儿子一来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二来满足了自己男人的心愿,算是双喜临门。

农村人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家里地不能扔下,但种地又挣不了几个钱,有时间还得出去打工。听起来种种地打打工也挺好,但世间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活可不好找。

经常是种完地找不到活,找到活了又该种地了,难啊。

不过好在时代在进步,生活越来越好了,王宝财一家也盖了新房,过上了吃大米白面的好日子。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王宝财的儿女们都长大成家了。

可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好过,反倒是多了烦恼。

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

王宝财的媳妇彩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连日本在中国什么方向都不知道。

她话比较多,跟村里妇女坐到一块唠家常,能忘记回家做饭。

她老替别人操心,替别人难过,五十出头头发全白了。

她自私,帮女儿们看孩子的时候,老是嘟囔什么时候能回家。不过她倒不是不想为俩女儿看孩子,她只是惦记家里的活没人干。

她的俩女儿早就对她不满意了。

大女儿没念完小学就辍学了。当时大女儿只有十三四,王宝财和他媳妇彩叶出去打工了,大女儿在家带自己的妹妹弟弟,当起了小家长。

不是王宝财或者彩叶逼着大女儿辍学的,是她自己不上了。她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里还是小班长,她是看家里有困难,主动不上的。

后来大女儿结婚了,成家了,每次跟自己母亲吵架都说这件事。

“我为了谁不上学的?我还不是为了咱们家?现在可好,让你来帮我带几天孩子,你一直嘟囔地里那点活……”

大女儿老跟自己母亲吵架,说自己母亲是个自私的人。

其实彩叶没少帮自己大女儿做事,她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老是说一些伤人心讨人厌的话,经常做出力不讨好的事。

就像她为大女儿带孩子,大女儿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几乎都是她这个当姥姥的帮着带大的,可她大女儿就是不说她好。这全是因为彩叶不会说话,爱嘟囔,出了力落不下好。

二女儿(因为真正的二丫头送别人了,三女儿就成了二女儿)对彩叶的不满大多数是因为她觉得“不公”。

凭什么她要穿自己姐姐穿过的衣服?凭什么她要用自己姐姐用过的书包、铅笔盒?凭什么她弟弟能买新衣服他不能?凭什么他弟弟一天能吃俩苹果她只能吃一个?凭什么?

在这种“不公”的待遇下长大,二女儿对自己母亲充满不满,或者说,是怨恨。

二女儿结婚后很少回娘家,很少给自己母亲打电话。

有时候彩叶想二女儿了,给二女儿打电话,“嘟嘟嘟”响半天没人接。

“呵呵,她可能正忙着喂孩子饭呢,不方便接电话。”彩叶这么安慰自己,可她心里很明白。如果真是忙,事后完全可以给她回个电话,为什么不回呢?

彩叶心里也有数,她不怪自己女儿,只怪自己没本事,没当好娘。

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

“从今往后,你再也别来我家了,我们断了!”大女儿这样对彩叶喊过,因为大女儿打自己女儿的时候,彩叶不让她打。

“你老了别找我,找你儿子去,为什么你心里清楚。”二女儿这样对彩叶说过,彩叶嘴硬,说肯定不累她。

王宝财是个话不多的老实人,两个女儿对他没什么意见,不过也不怎么听他的话,像是不当有他存在一般。因为王家从来都是彩叶做主,王宝财只是埋头挣钱,对家里事管的很少。

彩叶和两个女儿吵了和好,和好了再吵。她的嘴真的是张要命的嘴,该说的不该说的一直说,还经常翻旧账,两个女儿都对她够够的。

后来有一天,一部叫《都挺好》的电视剧播出了。

一开始两个女儿都觉得这部电视剧里的女儿就是她们俩,她们就有那么一个偏心的妈。当看到大结局的时候她们很不满意,女主角怎么可以回忆自己母亲的好?

烂尾,烂尾!这绝对是烂尾!

她们聊天一直吐槽这部电视剧烂尾,不真实。

那么一个偏心、自私的妈,不能被原谅,就像她们的妈一样。

故事:她和她的女儿们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彩叶一天天老去,她满头的白发怎么藏也藏不住了。

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她大女儿跟她一样,也是为了一个儿子先生了三个女儿。她二女儿还好,生了俩,儿女双全。

或许是孩子多了,她们知道为母不易;或许真的长大了,开始体谅自己母亲。

她们竟然像那部电视剧里女主一样,开始回忆自己母亲的好了。

或许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这么发生了。

“还记得小时候咱爹咱娘出去打工,一个月给我们仨留下一块零花钱,咱娘心疼我,让我花四毛,你和咱弟弟一人花三毛。”彩叶大女儿笑着说到。

“是啊,那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啥时候自己也能花四毛,让你跟老弟花三毛,哈哈哈……”二女儿笑着跟自己大姐说到。

“那你得辍学在家看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才有资格花四毛,哈哈……”

大女儿想起自己母亲很多维护自己、心疼自己的事,二女儿也不例外。

“我记得有次我跟老弟争小床,老弟耍脾气,骂我,让我滚,咱娘一巴掌就抽他脸上了,哈哈哈……”二女儿笑哈哈说着。

“对对对,我记得那次,那天老弟没去地里干活,还想跟你抢,哈哈哈,最后挨了一巴掌乖乖睡大床去了。”

大女儿和二女儿回忆了很多,经常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这时候她们嘴上不说,但心里终于明白了,那部电视剧没有烂尾,演的是真正的生活。

——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心,很多时候我们只记得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并且无限扩大这个不好。

这个被无限扩大的“不好”将别人对我们的好,盖的结结实实,让我们忘记了别人对我们的好。

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