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亮出好事蹟 帶出好風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國戰 通訊員 宋豔麗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湯陰縣白營鎮大付莊村的光榮榜又“亮”了起來:上面發佈的村民做過的好事,引得不少群眾前來圍觀。不少村民很是羨慕:看來咱也得做幾件好事,爭取登上光榮榜。

4月3日,該村黨支部書記代興旺對記者說,自從有了這個光榮榜,義務清掃街道、給村裡花草澆水的人多了,村裡的治安也越來越好了。

像這樣的光榮榜,湯陰縣298個行政村都有,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街頭風尚”。近兩年,該縣選樹各級各類、各行各業榜樣模範5000餘人,印有榜樣模範頭像的道旗立在城鄉的大街小巷兩旁,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崇德向善。

選樹榜樣模範、發佈好人好事光榮榜,是湯陰縣加強基層治理的一個側面。近年來,湯陰縣以“五風”建設為引領,深入開展嚴黨風、抓政風、淳民風、正村風、美家風建設,倡導群眾爭做葆有家國情懷、涵養高尚品德、堅定篤行毅力、始終心無旁騖的精忠報國新時代湯陰人。

為了把基層治理工作做到縱到底、橫到邊,解決農村群眾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後、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問題,他們在全縣所有行政村、機關、企業開辦夜校,大力宣傳黨的政策、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化解矛盾糾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共謀發展大計,凝聚起強大發展合力。據悉,僅去年就有30餘萬名幹部群眾參加夜校學習。

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模式。去年9月,菜園鎮開展試點工作,建起黨性錘鍊室,讓黨員特別是在智慧黨建中積分較低的“亞健康”黨員到黨性錘鍊室對照負面清單進行“體檢”,然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補課學習;將村子劃分成若干網格,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形成村黨支部總抓,村“兩委”幹部、全體黨員分級管理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和黨建引領下的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的新格局;合理設置黨員工作崗位,確定每個黨員工作職責,通過“黨員形象樹”及黨員量化積分榜向全體群眾公示;引導無職黨員認崗領崗,激發無職黨員參與村內事務的積極性,讓全體黨員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要做好”,達到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帶動一片群眾的目的。目前,楊辛莊、東楊莊、前高漢3個試點村的黨性錘鍊室已投入使用,效果明顯。

前高漢村黨性錘鍊室開放已有半年,過去,村裡黨員與黨組織聯繫較少,參加黨組織活動和公益活動較少。“黨性錘鍊室開放後,村裡黨員每個月都主動向村黨支部交思想彙報,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前高漢村黨支部書記秦愛生說。

在前不久的疫情防控中,湯陰縣基層治理優勢得到凸顯:他們積極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旗幟作用,應急反應高效順暢,復工復產快速有序,較好地維護了城鄉和諧穩定,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一幅鄉美人和的美麗圖景初步形成。

實踐者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湯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瞭方向。下一步,湯陰縣將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把湯陰建設得更加和諧、文明、富裕。

——湯陰縣委書記 宋慶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