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长包揽学校安排给孩子的一些动手活动的一点感想

对家长包揽学校安排给孩子的一些动手活动的一点感想

学校老师总会布置一些做手工、画画等动手、动脑的活给孩子们,这些活有不少是让家长包揽完成了,和孩子没什么关系。于是,家长们常常叫委屈,说孩子上学后,老师总给家长布置一大堆生活。是这样的么?

这些活本来是用来锻炼孩子的,可为什么家长要包揽?我大概想了几个原因:一是家长觉得孩子无法完成,于是自己就干起来了。二是孩子做的给老师交不了差,于是退回后家长自己做或请高人来做。三是家长做的更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孩子、家长更有动力让家长代劳。

一、在这里 ,给个别老师们一点建议:要么不要安排这样的活动,要么就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小学生能做的好到什么程度?所以,不论做的好与坏,都是付出了努力,老师要更看重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多对孩子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鼓励,这样,会让这些活动变更有教育意义。

真正做的好的大多是家长自己做的或是请高手做的,这样一来,就没意思了。要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在大人代劳的,还会得到表扬,这就是鼓励家长代劳孩子们做事,这是往沟里引导家长们教育孩子。

二、我之所以支持这些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可以让孩子们独立的、有意识的去做一件完整的事,自己去面对做事过程中的顺利与不顺,自己感受做事过程中每一种感受,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去认真的做。所以,这种活动对孩子们来说,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值得提倡,是很意义的。

三、希望老师家长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更加看重的是孩子们的参与,多鼓励孩子们,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去代劳,老师们不要明知是大人做的,还要表扬,也不要对其他做的不好的视而不见,那可是孩子们费尽心思做的,鼓励一下又不要钱,没有那么难。

问题出在引导上,有个别老师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所以,期望有不同观点的老师和家长们能重新认识这种活动意义及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