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園之役:孫傳庭先勝後敗無力迴天

崇禎十五年(1642),明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率軍出潼關,入河南。李自成西行迎擊,戰於郟縣。官軍大敗,副將孫枝秀等被擊斃,士卒傷亡數千,孫傳庭率軍退回陝西。是役,官軍糧草不繼,士卒採青柿為食,時稱“柿園之役”。

1642年朱仙鎮之戰後起義軍又加緊圍攻開封。河南境內的明軍已無增援開封的力量,明廷只得令陝西總督孫傳庭東援河南。

在開封的失陷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崇禎還是執著的派出一支又一支部隊去給李自成的部下增加戰功。這一次輪到了孫傳庭和他新招募的秦兵。面對崇禎不斷催促進兵的詔令,孫傳庭很無奈。他很清楚當時的形勢,用新招募的秦兵去對決連翻取得大勝後士氣正盛的李自成軍幾無勝算。但此刻的崇禎就像一個輸紅眼的賭徒,急切的想砸上自己最後的籌碼來翻盤。基於這樣的心理,孫傳庭的上書在他看來不過是畏敵避戰的託詞,所以他強令孫傳庭領兵開赴河南與李自成決戰。不得已,孫傳庭只得在當年九月領兵出潼關。

後黃河決堤,李自成率部撤至高阜處。九月中旬大雨連綿,河水驟漲,開封被淹。起義軍乘浮舟入城,佔領開封。

孫傳庭出兵後不久就收到了李自成已經攻陷開封的消息,如此一來,原定解開封之圍的戰役目標就無法實現。這種情況,要是換成一般人找個藉口就退兵回陝西了。但孫傳庭不是一般人,他準備換個方式收復開封。

這個方式說來也簡單,就是通過一場大戰擊敗李自成逼其退往荊襄,然後順勢收復開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孫傳庭帶領所部秦兵潛行於山林中,偷偷的接近李自成部,打算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孫傳庭乃以總兵高傑為中軍,另調總兵左勷 、白廣恩、鄭嘉棟、牛虎臣等部出潼關入河南攻擊農民軍。李自成、羅汝才率部迎擊。

孫傳庭大軍行至河南南陽,突然出現在李自成軍的側後。要說這孫傳庭著實厲害,如此有利的局面並沒有令他衝昏頭腦。他深知,如果貿然發動進攻,一旦戰局陷入膠著,那些訓練不足的秦兵定然難以抵擋李自成麾下久經戰陣的精銳,所以他決定採取誘敵之計。孫傳庭偵知李自成已西進,便“設三覆以待”。

具體的部署是:以總兵左勷率軍埋伏在左路、總兵鄭嘉棟率軍埋伏在右路、總兵高傑率軍埋伏在中路,總兵牛成虎率軍前去挑戰李自成軍,誘敵入伏。

開戰後不久,牛成虎故意露出破綻,佯裝潰逃,引李自成軍進入伏擊圈,事先安排好的埋伏部隊一起殺出,牛成虎又回軍反擊。

義軍追敵中伏,陷於苦戰,損千餘人。李自成下令撤退,沿途故意棄甲金珠,引誘敵軍。明軍互相爭奪,軍勢大亂。李自成退至冢頭(郟縣東北三十里)時,乘敵亂際,回師反擊。這時,羅汝才後續部隊到,遂行夾擊,大敗明軍。孫傳庭退回陝西。

史載:“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採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此戰孫傳庭先勝後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糧草不繼,沒有飯吃,士兵是打不了仗的。當然,如果被洪承疇帶去遼東的那支秦兵還在,或許孫傳庭取勝的把握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