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于振東和他的團隊來到了《對話》,獲獎的技術是清潔高效煉焦技術與裝備的開發與應用,這項技術為什麼會誕生?這項技術的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多內容敬請關注

2月24日21:48《對話》#“互動科研”提供新動能#!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他們拒絕瓜分國家利益:我是中國人!

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於振東認為,他的選題方向來自於國家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來自於產業升級發展的要求。談起做這個項目的初心,是源於于振東二十年前參與的一次項目項技術引進。“在需要進一步跟外方合作和深入開發的時候,我陪同我的前任老院長出訪,去做技術談判。第一天大家談得非常好,可是外方通過第一天的談判瞭解到我們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的核心,所以第二天的談判風雲突變,一上來就完全拋棄了原來的談判計劃,直接拋出了要與我們瓜分中國市場的這樣的話題,我們非常不能接受。老院長是非常義憤,拍案而起,我是中國人,我不能出賣國家的利益,拂袖而去。這樣的例子應該說我們幾十年經歷了不少,再後來我們自己繼續研發,在國內推廣,使得我們中國的鋼鐵工業,焦化工業,成為全世界擁有這種裝置最多的國家。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于振東認為,其實也可以完全以引進技術的方式來解決市場的需求,可是會花非常高昂的代價,成本極高,而且發達國家的公司不會賣給你核心技術,最讓他感到有切膚之痛的,是這些公司在賣技術的同時,一定會有更苛刻的附加條件,所以只能走自主創新這一條路。”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截止到2018年底統計,這項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是大概形成焦炭的產能是9800萬噸,也就接近1億噸。這1億噸的產能,如果是從國外引進技術,跟自己的技術投資相比,節省了160億元人民幣。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於振東于振東說,從環境上說,每年可以減少大約170萬噸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4.5萬噸的氮氧化物的排放。僅僅從汙染物排放和環境保護這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產能替代,就相當於關停了30多個100萬噸級的焦化廠。

焦炭到底有多重要?

于振東舉了一個例子,鋼鐵聯合企業的生產過程,可以簡單的把它理解成一個麵點師的面,工作前邊的高爐鍊鐵,可以說是和麵,焦炭在裡邊的作用就是,對和麵來講,麵粉和水。而鐵礦石如果說是麵粉的話,焦炭就是水。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科研不允許失敗,推廣過程不簡單!

科研是不允許失敗的,這樣的示範工程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磕碰。比如,示範工程一下就要砸下去接近20個億的投資,所以它不能失敗,只能成功。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於振東于振東說。

再比如,這項技術當時要和鞍鋼談合作,鞍鋼股份有限公司煉焦總廠廠長王明國介紹說,當時鞍鋼是非常想用這項技術,但是代理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所以,當時採取了兩個措施,一個是跑國際市場,一個是國內市場。跑市場的結果,到國外市場去看相似的技術,人家的一次性投資是非常大的,鞍鋼承受不了也接受不了。那麼跑國內市場,國內的市場當時頂級設計院這個東西還沒有應用,鞍鋼組了一個非常高水平的團隊,反覆的交流,一個一個的摳細節。最終的結論是這個方案可行。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科技部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剛認為,其實為了支持自主創新,國家也出臺了首臺套採購政策。“比如你的產品是一個創新的產品,從來沒有應用過,技術也成熟了,產品也成熟了,國家可以優先採購,政府採購、央企採購、國家重大工程採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但是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市場,它不僅僅是重大工程,重大裝備的市場,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這些民用的市場,老百姓的需求。”


這項自主創新節省了170萬噸二氧化碳和4.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

來源|對話

@CCTV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