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後代不努力終將走向墜落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說這話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他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就是說:不要給子孫後代留財產。

1

盛宣懷:兒子一晚輸掉100棟樓。

清末中國有兩大富豪,一個是胡雪巖,另一個是盛宣懷。胡雪巖萬年破產,至此之後,盛宣懷就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首富。

他的財富如果換算成現在的資產,無論是李嘉誠還是馬雲,都無法跟盛宣懷相比。

1916年盛宣懷去世,留給後代的資產有幾千萬兩白銀。

由於盛宣懷前3個兒子都夭折了,所以盛宣懷一生非常疼愛老四盛恩頤。盛宣懷去世之後,盛恩頤就開始放縱自己。他白天都在睡覺,晚上開始光顧賭場,人稱民國第一花花公子。盛恩頤白天非常喜歡賭錢,他曾經一個晚上把上海一百棟樓輸給當時浙江督軍盧永祥兒子盧筱嘉,這一百棟樓在今天這個寸土寸金的上海價值得有幾百億,倘若他不賭掉到今天他依然是個富甲一方的富豪。

盛恩頤沒錢用的時候,就讓傭人把家裡的古董往當鋪裡送。最終幾十年就把盛宣懷攢下的龐大的家產給敗完了。

晚年的時候,這個盛恩頤已經非常落魄了,變成了一個十足的窮人,最後一個人死在了家裡,果然著大筆的錢不但沒給他更多積極的影響反而害了他。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後受惠,

說的是 留財不如留德,要讓子孫後代能夠有奮進的動力。

富不過三代:後代不努力終將走向墜落

2

李鴻章:孫子數年敗光祖輩家業。

晚清重臣李鴻章留給子孫的財產也是非常之多,田產,房產和當鋪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生於1910年,父親死後,他和哥哥李後厚甫平分了家產。

李子嘉平日裡除了吸鴉片,玩玩女人,其他的一概不懂也沒有什麼生存技能,也沒有什麼上進心想做一份事業。他的一萬畝良田都交給了莊頭。

常年在煙花之地流連的李子嘉,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終於染上了梅毒。於是李子嘉把新的目標放到了賭博上了。

李子嘉賭錢還不賭現金,而是賭田契還有房契,這個結果就是像盛恩頤一樣會迅速把自己的家業敗光。

到了抗戰時期,他的家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此時李子嘉才真正體會到了人間的疾苦,窮到了什麼地步了呢,沒地方住,沒東西吃,還要到處去別人家蹭飯吃。

他想來想去終於記起一個人,他就是左宗棠的孫子左巨生,他倆的爺爺一起做官,平常有一些走動。更重要的是他曾經借過十石米給左巨生。

當他找到左巨生的時候發現他也家道中落了,左巨生只能難為的說:“我還不起,要不你和我一起過把”。

於是這兩個共同落難的二代一起過著每日和稀粥的清貧日子。過慣了好日子的李子嘉實在接受不了這樣毫無希望的生活了,終於有一天選擇了自己了結自己跳進了池塘。

富不過三代:後代不努力終將走向墜落

3

說個近的山西首富李兆會,他的父親李海倉於1987年創辦,因為抓住市場機遇迅速擴大規模,從一家啟動資金只有40萬的焦化廠,擴展到了鋼鐵冶煉,鍛造領域,從此以後進軍房地產還有投資。

到了2003年海鑫鋼鐵·已經成為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位於全國鋼鐵企業排行榜第34位,持股90%的創始人李海倉也成為大名鼎鼎的山西首富。

但是在2013年1月22日,因為經濟糾紛,李海倉在自己辦公室被殺,當時他48歲,李海倉還有一雙兒女,他遇害時,22歲的長子李兆會正在澳大利亞求學。

作為創始人,李海倉持有海鑫鋼鐵90%的絕對控股權,因此在繼承問題上,李海倉獨生子李兆會是第一接班人。李兆會從此就走上了接班企業的路了。

2003年2月18號,李海倉去世28天后,從澳大利亞中斷學業倉促回國的李兆會成為海鑫鋼鐵董事長。

李兆會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發了財,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從小就生活在錦衣玉食之中,未來對他來說就是繼續享受。

李兆會從小就嬌生慣養,他中考都沒有考上高中,然後為了逃避父親的壓力,主動要求出國,其實在國外根本沒有認真學習,連英語都說不利索。

這時候因為家裡的意外,他只能扛下這份苦差事,然後的事就是這個20多歲的紈絝子弟不懂經營的橫衝直撞。

李兆會成為董事長之後開始肆意揮霍,買了勞斯萊斯和私人飛機,不顧五叔勸阻拼命擴大產能,此時鋼鐵產業已經開始出現產能過剩。之後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資本運作上,因為這來錢更快,把廠子的是都交給了自己的妹妹李兆霞管理。

之後的結局就是2014年鋼鐵行業進入了寒冬,海鑫出現資金問題,銀行抽貸,先從鋼鐵貿易商抽貸,後來對生產商抽貸,海鑫全面停產,資金漏洞百出,海鑫最終走向破產。

富不過三代:後代不努力終將走向墜落

4

李鴻章,盛宣懷還有李海倉的後代肆意揮霍進賭場,逛窯子,搞資本運作很快把父輩的家業敗的乾乾淨淨。

自古奮鬥出英雄,從來紈絝少偉男,

清貧,能激勵人最求向上;過多的金錢反而誘惑人走向墮落。

曾國藩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後來身為湘軍統帥,他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即使是這些富二代富三代也需要紮紮實實的努力學習,不然就會在金錢的誘惑下走向墮落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