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至今家喻戶曉的晉商和徽商,一直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兩個商業集團,活動範圍以及足跡基本上遍及全國。雖說是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商業集團,但其實晉商和徽商的興起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從地理環境來分析,就可發現晉商和徽商興起原因的

相似之處,以及各自的特點的。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古代晉商

一、 晉商興起

晉商屬於明代時期崛起的一個山西的商人集團,主要經營的商業為鹽業、絲、糧食和鐵器,棉布等各種日用品和軍需用品。

雖說晉商從明代才開始崛起,但其實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山西便是中原地區及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在《秦漢史》中就曾有記載:“居天下之中,而又為都國諸侯所聚會,故能綰轂東西南北,成為中原商業樞紐。”可見,山西的地理位置之優越。

此後,在朝代迭代期間,山西的商業歷史越發悠久,也積累了不少商業經營的經驗,從而也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富商,這對晉商的興起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就活動範圍來講,晉商剛開始產生之際,其活動範圍侷限於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這與其交通侷限有著一定的關係,後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其活動範圍慢慢擴大到了長江流域和西北地區,

甚至還遠及國外的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歷史中的晉商

晉商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商業集團,對我國的商業歷史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 徽商興起

徽商,也是發端於明清時期,由當時的徽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和江西省下的六個縣發端而成。徽商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代,在當時各大省會和大小城鎮,甚至是荒漠沙漠之地,都有著徽商的足跡,不僅如此,徽商與海外的貿易也十分繁榮,因此也成為了與晉商媲美的重要商業集團。

《淮槎備要》中也曾提到,“淮商資本之充實者,商以數百萬計”,可見當時的徽商資本之雄厚。徽商的主要經營產業包括食鹽、糧食、茶葉、木材和布匹等商業,聞名遐邇,聲勢顯赫,在促進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方面,產生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徽商博物館

三、 從地理環境來看晉商徽商興起原因的相同之處

謝肇制的《五雜俎》曾提及:““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足可以證明,晉商和徽商的名聲及其顯赫程度,是非常相似的。從地理環境因素方面研究

可以發現,雖然晉商發源于山西,徽商發源於安徽,一個北方,一個南方,但其興起原因卻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一) 發源地:惡劣的農業發展條件

為什麼說“發源地惡劣的自然環境”會是晉商和徽商發源的原因之一呢?因為這一相同的困境,使得晉商和徽商所處之地,農業生產非常貧乏,農耕業發展十分落後,這自然使得晉商和徽商無法靠農業生產使自己溫飽,因此災民流竄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久而久之,善於“走四方”的晉商和徽商,自然而然慢慢就以商業為重,而發展起來了。

首先,從北方的晉商來看,他們處於在黃土高原之上的山西,這裡氣候不好是常見現象,而且水土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甚至經常發生氣象災害。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與明王朝時期北方邊境大規模的開墾田地有關。大規模的田地開墾和森林砍伐,使得黃土高原的氣候環境被破壞的十分嚴重,甚至造成了晉人的生存危機。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紅頂商人“胡雪巖”

由於人口過度,而田地過少且貧瘠,晉人不得不四處奔波,用“商賈”來滿足家人的溫飽,以及四處流亡。這在山西的縣誌中就曾有記載:“晉俗倍以商賈為重,非棄本而逐末,土狹人滿,田不足耕。”在張四維的《條鹿堂集》中也曾提及:“吾蒲州介在河曲土陋而民夥,

田不能以丁授,緣而取給於商計。”

再有,從安徽發源的徽商來看,古徽州其實也不算是一個優越的農業發展地,遠不及蘇杭地區的風調雨順和肥沃土壤的條件。其實,徽商的發源地處於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地方,可謂是四處閉塞,四處都被山圍繞著,所以土地資源也十分有限。而且由於四處都是山,所以儲水十分困難,旱災時無儲水灌溉,澇災時田地又很容易遭到破壞,因此這裡,並沒有適宜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

同樣,人口多土地少,也是徽商不能發展農業,而改為經商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農業發展條件的不足,也使得徽商開始另尋出路——也就是其經商的推動力之一。

上文中提到的晉商和徽商其實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人地比例失調,而且災民四處流傳,這就使得人口遷徙十分頻繁,而且主要還是向外的遷徙,這樣也就使得走出去的晉人和徽人,開始了其商業生涯,逐漸鍛造了無法估量的商業帝國。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徽商的發展遍佈大江南北

(二) 推動力:優越的交通條件

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條件”,其實是徽商和晉商能夠形成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這也是商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擁有了交通位置,才可以面向更大的市場,以及能促進更多貿易的交流,

更別說已經將業務擴展到海外的晉商和徽商了,他們的興起原因,則絕對少不了這一必要條件。

首先,從山西來看,山西處於“九邊”交界之區,聯通南北,與北方的蒙古和中亞地區又搭界,自然而然,各方面都處於交通要塞,也使得商業的發展有了條件。

第一,“九邊”之說,緣起於明代蒙古被驅趕到北方草原地區之後,因為蒙古族經常騷擾延邊的百姓,因此明王朝就在沿線地區駐紮了軍隊,這軍隊自然也就成為一個晉商的極大的消費市場,又因為明代的“食鹽開中制”,因此晉商的地理位置使得晉商開發了邊境的消費市場;第二,由於山西處於與北方蒙古和內陸搭界的地區,那自然兩國的貿易的交流也就發起于山西了,晉商經常奔走於蒙古和內陸,相互交換,各取所需,久而久之,也就發展起來了。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商人的興起帶來生活上的富足

其次,徽商興起的古徽州,在上文中也曾提到,處於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那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優越的。而且在古代,華東地區也一直是全國經濟發達程度最高的,所以長江三角洲也成為了徽商主要的經營場所。自隋煬帝開鑿起京杭大運河開始,一張遍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水網,就已經形成了。而徽商的交通條件,就與這水路相關。

雖然徽州處於眾山圍繞之中,但是這裡水路交通卻十分發達。不僅有連通績溪、敦縣、休寧、婪源四個地方的新安江,還有著連通蘇、松、常州的內核航道,這些發達的水路為徽商的發展則提供了不少便利。

無論是處於交界處的山西,還是靠水路遊遍天下的徽州,都可以證明晉商和徽商的發展,離不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概況。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航海貿易

總的來說,晉商和徽商經商的最主要的條件,還是在於其所處的地理環境能夠提供足夠的資源,以供經商之需。因為經商的必要條件,那就是商品,商品從何而來,那當然是從山西和徽州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發源而來。

從徽商和晉商的發家歷史中,我們可知,食鹽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經營業之一。首先,山西解州,一直都是食鹽資源十分充足的地區,是中國古代主要的食鹽提供場所,在史書曾有記載:“晉地其南境解州有鹽池, 唐虞以來, 號為利藪”,可見在當時解州的食鹽資源的發達之處;在上文中也曾提到晉商利用明王朝的“開中制”而發家致富一說,但其實徽商也看到了這一機遇,也發展起了食鹽產業,這是因為兩淮的鹽場設置在離徽州很近的揚州,故徽州也能利用揚州的食鹽資源分得一杯羹。

除了食鹽之外,山西和徽州也有其各自的特色物產。如處於南方崇山峻嶺中的徽州,茶葉和竹林資源十分豐富,因而這裡的“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資源十分豐厚,也成為了聞名全國的售賣商;

再如處於農桑業十分發達的山西東南部地區的晉商,利用當地的桑樹資源,加上優越的交通條件,利用蘇杭地區的紡織技術,因而絲綢資源也十分豐富,甚至遠銷海外。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談談晉商徽商為何能興起,有什麼相同點?

當時的晉商形象

應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山西和徽州不同的物產資源,也給予了晉商和徽商不同的經商條件,

但同樣帶給晉商和徽商的,也是其經商資源,這一基本的條件。

總結:

晉商和徽商,一個緣起於黃河流域,緣起於長江流域,雖所處地點不一樣,但卻有著相似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取得了相似的發展條件。因此,晉商和徽商的產生和發展並不是偶然,而是在歷史潮流不斷演進中的必然。


參考文獻

1.《明太祖實錄》

2.《淮槎備要》

3.《條鹿堂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