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幫沉浮錄——晉商


中國商幫沉浮錄——晉商


地域、血緣、鄉誼,傳承為一個特殊的名字:商幫。親密、鬆散、沉浮,七百多年的故事凝聚為一段跌宕的歷史。星火仍可燎原,困頓亦能騰達,春節團圓,幽古思今,《中國商幫》,為您揭開商幫背後的力量。今日講述,晉商。

晉商

中國商幫沉浮錄——晉商


通常意義上的晉商,指的是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比如喬致庸就是清朝人。但是山西人經商的歷史要比明清久遠得多。

山西商業資本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發生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交易活動。隋唐五代又出現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興商業城鎮。"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為北都,跨汾河兩岸,商業繁榮.唐詩人韓愈有詩描繪:"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從周秦到隋唐,儘管山西已出現一些大商人,但比較其它地方商人,並無突出地位,無一定組織.還未形成一種商人勢力。

宋代"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其佔近世商業中堅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體在這時顯出身手。元代.雖然戰爭對工商業有一定破壞作用,但是元朝政權結束了宋、遼、金的割劇局面,特別是元代驛站的完備,使商業活動的地域擴大了。

在明朝以前,山西商人的足跡就已經遍佈全國,但是還沒有一個商業集團組織,也就是說還沒有形成商幫。那麼山西的商幫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又是怎麼崛起的?


形成與崛起

  • 開中制。


晉商的興起,首先是明朝"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簡單地說,就是是商人把內地的糧食、糧倉運到邊防,然後官府以什麼來補償呢?給你鹽引,就是壟斷運輸銷售鹽的憑證。運多少糧食,就相應給多少鹽引。

明朝洪武時期,為了防衛蒙古對中原的襲擾,設立九邊(九座邊防要塞)進行防禦。由於九邊距離帝國的統治中心遙遠,後勤補給困難重重,為了減少這種負擔,朱元璋與山西商人達成了一個協議,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關等幾大邊關要塞輸送糧食,山西商人獲得了合法販賣“官鹽”的資格。

這一舉措,使得山西人商人不僅獲得了河東鹽池的鹽引,也迅速的壟斷了兩淮的鹽引。晉商獨享販鹽的專營權讓長達120年。

  • 折色制。


明中晚期,“開中制”變為“折色制”,商人不用再到北部邊疆用糧食換鹽票,在內地就可以到鹽運司用銀兩換取鹽票,這不但使晉商跌入低谷,也造就了另一個著名商幫——徽商。

山西商人資本中的貨幣經營資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號。票號又叫票莊或匯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在票號產生以前,商人外出採購和貿易全要靠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捎寄老家也得靠專門的鏢局把現銀運送回去,不僅開支很大,費時誤事,而且經常發生差錯。這就迫使外出經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


山西票號在管理上有什麼特點?

票號管理的高度自閉、嚴密控制,已經產生了某種“黑社會化”傾向。它實在太不像一個企業了,更像一支秘密軍隊、一個地下幫派。

電視劇《喬家大院》中的大德通票號規定,員工派駐外地的時間,一般是三年。員工去外地之前,所攜帶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總部一一登記;三年之後回總部時,逐一核對。三年期滿,從外地回到總部時,不能直接回家,必須先回票號;凡是在外地買的東西,即使是家裡用的,也要先寄到總部,總部驗過貨之後,才能給家裡,“以免生疑”。這是防止職工和家裡商量“小算盤”,損公肥私。

所有的職工,一律不準給總公司寫信,如果是公事,必須由指定的老大寫給指定的人。如果是私事,也只能寫開口信,不能寫封口信。這是防止地方諸侯和“朝中大員”拉幫結派,幹出讓老大不高興的事。

在嚴密控制的組織中,不光有高壓的手段,也有溫暖的關懷。員工去外地上班的差旅費由票號出,這比朝廷強。外地的票號職工,如果生病,除了人參鹿茸等補品,醫藥費全部報銷。

  • 山西票號的密碼制度。


黑社會有黑話、學術圈有術語,票號裡也有他們的暗號和密碼。票號“認票不認人”,防偽的手法層出不窮,極為保密,外界難以得知。後來盛宣懷辦中國通商銀行,拼命挖山西票號的熟手;袁世凱開辦銀行學堂,也從山西招了六十個票號學徒。這些黑話式的手法,除了防偽的作用,還是不讓其他商人沾手這門生意的“護城河”。

  • 山西票號激勵員工制度


一份山西票號的工資單顯示,該票號14%的職員是沒有工資的學徒。還有30%屬於白領、金領,有的甚至是鑽石領。票號的工資有36個等級,一個聰明勤奮的小夥子,從學徒開始熬,一步步爬過這36級臺階,即使每年升一級,等他爬到頂上時,已經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了。一旦爬到擁有“頂身股”的級別,相當於在華爾街成為“合夥人”,那就不光是賺工資了。

頂身股是山西票號最為人稱道的創舉。票號的股本有兩種,銀股和身股。銀股是東家拿出的錢,身股是員工的人力資本入股。票號裡的頂身股由少到多,在光緒32年協成乾有工資的職工中,33%的職工有頂身股。一開始,銀股比身股多,身股只相當於銀股的一半左右,到後來,身股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銀股。1906年,協成乾票號身股的數量,達到銀股的130%;1908年,大德通票號身股的數量是銀股的120%,這一年,郝荃、高鈺、呂永和三人的身股,達到了每人一股。

到了晚清民國時期,晉商卻慢慢衰落,乃至最終消亡。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又有什麼樣的原因?我們繼續討論。


晉商到底是怎麼衰落的?

晉商衰落主要因為三件事。第一、國勢衰微,對俄茶葉大戰晉商受挫;第二、政府腐敗,晉商投資礦業又遭重挫;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墨守成規,賞析票號四次失去轉型現代銀行的機遇,最終無法振作。

實際上,除了票號,清代的晉商還有兩項非常重要的生意。一個是茶葉,一個是礦業。做茶葉生意的叫駝幫,是晉商中以駱駝運輸為主從事貿易活動的重要商幫之一,晉商的茶葉主要銷往蒙古及俄國一帶。在銷往蒙古的時候要路過殺虎口,這就是所謂的走西口。

另外,山西船幫出現在清代中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流通量猛增,但當時中國產銅量極低,僅靠雲南一地產的滇銅遠遠滿足不了鑄幣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山西商人組織船幫對日貿易採辦洋銅。介休范家就是最為突出的代表。範毓賓時期,范家的商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被人們稱為著名的"洋銅商"。晉商在利用"駝幫"、"船幫"經商的過程中,真可謂是"船幫乘風破浪,東渡扶桑,商幫駝鈴聲聲,傳播四方。"寫下了部部艱辛的創業史。


晉商有三大文化——義利文化、大院文化、官商文化

義利文化:誠實守信、義利並舉。晉商挾信義而經商,不畏艱難,輾轉千里,輸萬貨以為人,贏百利而利己,逐漸形成義利並重,義利統一的商業價值觀。

大院文化:山西大院專指明清時期山西境內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顯赫一時的晉商家族無一例外,都喜歡在自己的家鄉營建一個巨大的宅院,從這些大院的氣勢與凸顯等級制度的構造中,可以領略晉商當年的雄風與氣魄。

官商文化:明清山西商人始終靠結托官府,為朝廷服務而興盛。但當朝廷改變政策或走向衰亡時,山西商人也必然禍及自身。


中國第一大商幫衰落的教訓是什麼?

任何一個產業和企業,如果靠與政府的特權契約來獲取利潤,那將是非常危險而缺乏自主性的,無論多麼豐厚的利益,得之忽焉,失之亦忽焉。它永遠只能是一項“生意”,而不可能成為一個永續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