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为什么要烧纸钱?这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每逢我们的清明节和中元节,我们都会进行拜祭,以缅怀先人,尽我们的孝心。

拜祭就离不开要烧纸钱了,那么烧纸钱这个习俗,他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发明的呢?

清明为什么要烧纸钱?这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烧纸钱的由来,在民间就有两种说法:

在古时候,有位叫做辛孝堂的秀才。是乡里是出了名的孝子。但是他家里非常穷,母亲去世后连副棺材都买不起,只好把尸体停放在家中。有一次,一位好友问他,为什么不把母亲的尸体埋葬,他实在不好意思说没钱葬母,只好说:“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们相依为命几十年了,现在母亲去世,可我实在舍不得她离开,我想留她在家里,多陪她几天,尽尽孝心。”好友觉得他说的有理,是个孝子。这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亲人过世后,都尽量把尸体停在家中,时间越长,越以表示孝心。

有一天,县令的母亲去世了,正值天气炎热,放在家里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时间,又怕手下人说他不孝,想来思去,便想把老母的尸体放到嗽嘛庙里去让和尚守着,经常去看看,同样也尽了孝。于是将尸体抬进寺庙里,对主持说“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庙里更好超度。”老和尚终日佛事缠身,没时间看管尸体,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和尚。小和尚陪着死人实在害怕,两天过后,死人身上发出臭味熏得他实在受不了,就拉来几把稻草在房内烧烧,以冲淡些臭气。稻草烧完了,天还没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黄纸接着烧。烧到天亮时,师父陪着县令来了,问他烧纸干什么 。吓得小和尚说不出话 ,老和尚忙说,“老爷 ,这不是烧纸,是给老太太往阴间送钱,因为阴间用的钱,全是阳间的纸”。

毕竟大家都知道,出家人不打妄语。都以为,老和尚真有慧眼,能知地府的事,大家都一传十,十传百,都把死后需要用纸钱的事传开了,并且都信以为真,久而久之,就变成我们今天的习俗了。

清明为什么要烧纸钱?这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

东汉蔡伦成功造纸后,每天日进斗金,让他的哥哥嫂嫂看了分外羡慕,可这两人又没有造纸的本事。

没几天嫂嫂就想了个法子,既然小叔子会这门手艺,就让哥哥的也学会了,不就从此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吗!

可没想到,蔡伦的哥哥蔡莫也是个急功近利的人,跑到蔡伦那里学了三五天就觉得OK了。赶紧回家开店,结果做出来的纸质量极差,擦屁股都嫌它粗糙,眼见着卖不了,小两口又想出一条妙计。

就这一条妙计,竟然让我们国人烧了几千年的纸钱!

这女人只是假装暴毙,让他老公将自己放在了棺材里,然后一个人在外边又哭又喊又烧纸。烧了两麻袋后,引来众人参观,众人还以为是这纸张太糙卖不了钱,气死了这婆娘。热闹看的正上瘾的时候,棺材里边的蔡夫人来劲了,一拍棺材板,竟从棺材里坐了起来!

这可吓傻了一帮围观的吃瓜群众,可是古代那时候大家都不懂科学,眼看死人复生,都吓的鸡飞狗跳!等到七手八脚将这女人从棺材里拉出来后,人们都问你不是死了吗,怎地还能回来?蔡夫人便继续忽悠众人,说这纸到了阴间就是那里的钱,我男人给我烧了这么多,我不就被阎王送回来了嘛。

其实烧纸钱的习俗,到了唐朝就非常流行了。

从唐人王建《寒食行》 诗中“三日无火烧纸钱 , 纸钱那得到黄泉” 之句可见一斑 。

更有相关历史书籍记载,在魏晋六朝之前都是是埋葬金钱实物的,而从那之后就开始逐渐开始烧纸钱。

到了宋代,基本全国普及。

清明为什么要烧纸钱?这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